5歲的宇宇眼前有十幾塊正方體,正方體的六個面上有不同的圖案,宇宇擺弄着這些方塊,想擺出老師展示的圖案。這時,坐在旁邊的爸爸悄悄地走到宇宇跟前:“藍、白、藍、白……這是規律,宇宇,你這塊不對,你那塊應該調過來。”爸爸一邊說一邊試圖用手幫宇宇擺出正确的圖案,宇宇推開了爸爸的手,繼續研究着手裡的方塊和老師展示的圖案,沒過幾分鐘,爸爸又悄悄地走上前去,宇宇又一次推開了爸爸的手。
這是在一家名為東方之星的幼兒教育機構組織的“智慧寶寶酷秀天下”總決賽現場發生的一幕。這樣的場面在很多幼兒技能比賽或評比現場都能看到。
宇宇參加的比賽是一項專門鍛煉幼兒圖形記憶能力的遊戲,幼兒根據觀察圖案的排列順序,發現圖形排列規律,記憶圖形并進行拼擺,從而鍛煉幼兒探索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一種思維訓練。
很多家長沒有真正理解孩子參與這種活動的真正目的,“不少家長把遊戲的結果看得過重”,有25年幼教經驗的姜維靜老師說,為了孩子在競賽中能得到較好的結果,家長給孩子提供了過分的幫助,“家長這樣做,其實是在幫倒忙,他們在有意無意地代替孩子成長”。
不少人指出,現在的孩子獨立性差、依賴性強、缺少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從宇宇推開爸爸的動作可以發現,其實很多孩子有獨立解決問題的意願,是成人的行為在剝奪孩子獨立思考的機會。
宇宇的爸爸兩次試圖告訴宇宇圖案的規律,爸爸越說宇宇就越煩躁,小方塊的擺放就越不得章法。但是,當宇宇推開了爸爸的“援手”之後,他靜靜地觀察了一小會兒,就迅速正确擺好了圖案。
“家長要愛護孩子在遊戲過程中的每一個動作”,姜維靜說,因為孩子的每一個動作都是孩子思維的結果,孩子隻有在不停的嘗試、錯誤、改正的過程中才能構建自己的思維模式,從而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家長無法代替孩子的成長,所以請還孩子一條獨立思維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