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dyg弱了?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火星财經官方立場,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為什麼dyg弱了?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為什麼dyg弱了
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火星财經官方立場。
小編:記得關注哦
來源:Taraxa
作者:Steven Pu
我們目前采用的是Zohar和Sompolinsky最先提出的區塊DAG拓撲結構。但是,最近我們注意到,每次介紹項目時,聽衆似乎總會對DAG是什麼或者其與區塊鍊技術的關系産生很多誤解。
本文我們會針對一些常見問題進行解答,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消除一些誤解。
誤解1: DAG有别于區塊鍊
簡單來說,DAG和區塊鍊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因此根本不能放在一起比較。我們來看看他們到底是什麼。
DAG(有向無環圖)是應用于數據結構的數學模型。它由與單向邊相連的頂點組成,且沒有一條路線是從某個頂點開始沿着這些邊走最後再回到同一頂點的——也就是說,它是非循環的。
本質上,DAG是一種低級數據結構,可用于對多種類型的數據進行建模(尤其是具有依賴關系的網絡),例如對電子表格單元格的依賴,數字電路的組合邏輯,亦或是諸如貝葉斯網絡的因果系統。DAG數據結構具有許多有趣的數學屬性,有助于簡化與這些類型數據相關的問題。
而關于區塊鍊的更多信息,可以閱讀我之前寫的文章“什麼是區塊鍊?”。不過,區塊鍊本質上是一個網絡化系統,它能夠讓實體提交語句,就現實達成一緻,并複制記錄。雖然這些功能本身各自并沒有獨特之處,但結合起來就能創造出一些有趣的屬性,而這些屬性在區塊鍊技術中是獨一無二的,例如不可變性以及有保證的排序等。
這樣一來,我們立馬就能看出這兩者是不匹配的。DAG是數據結構,而區塊鍊是系統。或者說,DAG是一個抽象模型,而區塊鍊是一個應用程序。将這兩者放在一起比較,就好比将三角形與摩天大樓進行比較。在設計摩天大樓時或許會在幾何計算中用到三角形的概念,但兩者根本不同,所以無法進行比較。
那麼,這個誤解從何而來?這是因為在區塊鍊的設計中,基于DAG的拓撲結構與基于單鍊的拓撲是完全不同的。DAG隻是組建區塊鍊數據結構的一種替代方式。
Taraxa也采用了區塊DAG的拓撲結構,下圖是我們白皮書中的一張圖解。
區塊鍊系統中的單鍊結構區塊vs區塊DAG拓撲
但是,所有采用DAG拓撲的區塊鍊都一樣嗎?這就引出了關于DAG的第二大誤解。
誤解2: 所有基于DAG的區塊鍊系統都是一樣的
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社區成員,他們對同樣采用DAG拓撲的另一個區塊鍊系統也有所了解,于是他們就會将另一個系統的所有特征疊加到Taraxa上,包括一些技術缺陷或挑戰。
在這裡,我們簡要介紹下其他幾個采用DAG拓撲結構的早期區塊鍊項目,以及它們與Taraxa設計上的不同。
IOTA可能是第一個向市場展現了區塊鍊技術如何讓物聯網設備受益的項目,同時他們還提出了一種截然不同的共識算法來利用DAG。IOTA通過随機進入DAG來驗證交易,這個方法最終使得網絡要依賴于中央協調者來維持順序和正确性,否則該網絡将無法正确處理雙花等問題。而Taraxa的排序機制定義很明确,且不依賴于中心化協調。
Byteball(字節雪球)采用的是沒有區塊的DAG拓撲結構。該項目與衆不同之處在于其共識功能,也就是在DAG内尋找主鍊從而确定排序,并通過定期快照(ball)來限制排序的計算複雜性。但是,它需要依靠12位“受信任”的見證人,所以被認為是高度中心化的。同樣的,Taraxa的排序機制已經很好的實現了去中心化。
Nano和IOTA或Byteball不太一樣。在這個項目裡,每個帳戶都有其自己的鍊(區塊格),每個鍊的排序由鍊的所有者确定,且每個交易都需要分成收款-付款兩筆款項并由雙方分别記錄。從某種意義上說,Nano是一個您可以在不同鍊上的交易之間繪制有方向的邊的“DAG”,但它在結構上與IOTA或Byteball有很大不同。不過,Nano的塊格結構設計高度優化了代币交易,而非智能合約。相比之下,Taraxa則具備通用的并發智能合約系統,可在交易處理期間最大化垂直并發。
那麼為什麼要采用DAG,或者說為什麼要完全采用區塊DAG呢?
誤解3: DAG區塊鍊是物聯網的最佳拍檔
Taraxa的主要目标是讓物聯網生态系統變得更可信、更自主、更有價值。但是,這與其區塊DAG拓撲關系并不大。
之所以選擇塊DAG拓撲,是因為它能夠在不犧牲安全性的情況下提高吞吐量(更多信息請參見之前寫的文章“單鍊的艱難權衡”和“區塊DAG與PoS”)。區塊DAG的結構具有包容性,它能夠接受所有分支,所以提高了總吞吐量。 而安全性難題則是通過查看每個區塊用來指向多個父塊的指針(pointer)來解決——指針作為投票會轉化為一個權重評級,稱為GHOST規則。通過此規則,我們可以計算出區塊DAG中的一條錨定鍊,然後根據錨定鍊上每個錨定塊推出的時間來建立一個确定的順序。
所以,區塊DAG是因其高吞吐的特性而被選用為拓撲結構,但這絕不意味着它就是物聯網或任何其他用例的“理想選擇”——它确實适用于所有用例,因為沒有用例會需要低吞吐。但與此同時,物聯網數據的錨定(在我們物聯網應用中是很關鍵的用例)确實需要很高的吞吐量,而區塊DAG拓撲結構就很适合構建高吞吐量的區塊鍊系統。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大家解除一些對DAG和區塊鍊的常見誤解。
未來我們還會繼續更新,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