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德魯克)
21世紀,所有知識工作者都需要學會自我管理。
當代知識工作者最主要的特征是:我們的工作壽命,将超過就業組織的壽命。
假如25歲畢業,65歲退休(延遲退休是趨勢),将至少工作40年。而一般企業的壽命隻有10-20年,甚至中小企業壽命不足5年——要知道60%以上的人是在中小企業工作。
所以,知識工作者,一生從事的工作不止一個,每個現代人都需要為此做出準備。
知識工作者需要解決幾個重大的問題:
1、 我的優勢是什麼?我如何工作?
2、 我屬于哪裡?
3、 我能做出什麼貢獻?
4、 他們需要承擔維系人際關系的責任
5、 他們需要為自己的下半生做好規劃
一、 我的優勢是什麼?
大多數人都認為他們了解自己的長處,但是通常他們都錯了。人們更多時候更了解自己的短處,即使在這方面,他們也是錯多對少。
但是,一個人隻有在工作中發揮自己的長處,才能創造優秀的業績!
如何了解我們的長處? ——反饋分析法
無論做出什麼樣的關鍵決策,采取什麼關鍵措施,都要寫下我們希望看到的結果。9-12個月以後,我們就可以将實際的結果與預期的結果進行對比。
在2-3年内,人們就可以通過這個程序發現他們的優勢。通過這個程序,人們可以看到,那些他們做過或沒有做過的事情妨礙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人們還可以了解哪些工作是他們尤其不能勝任的。人們還可以了解到他們不具有優勢和不能涉及的領域。
通過反饋分析法,我們可以總結出以下結論:
1、 集中精力發揮你的優勢!你在哪裡能發揮優勢,創造出優異成績和成果,你就屬于哪裡。
2、 努力增強你的優勢。反饋分析法很快就能發現人們需要提高哪些方面的技能或學習哪些新知識。
3、 反饋分析法,還可以發現人們在哪些方面存在井底之蛙的傲慢傾向。許多人,特别是在某個領域知識淵博的人,瞧不起其他領域的知識。而這會阻礙他們創造業績。
4、 我們需要改正我們的壞習慣。這個結論也同樣重要。壞習慣就是我們所做的或未能做的、妨礙我們發揮效率和創造績效的事情。
例如:規劃人員沒有堅持到底,他們制定的規劃不能落實。規劃人員需要找到可以執行計劃的人,向他們解釋,教他們怎麼做,并在過程中修改變更計劃。
5、 什麼是不要做的事情。
通過對比結果和預期,我們很快發現我們根本不能做的事情。它告訴我們在哪些方面缺乏最起碼的能力,而且任何人都有許多最不擅長的領域。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掌握一種一流的技能或知識,我們在許多方面都不具備任何天賦、技能,甚至連一般的水平都達不到。知識工作者不能從事這些方面的工作和任務。
6、 在改進弱點上,我們要盡可能少浪費精力。
精力應該集中在具有較高能力和技能的領域。從根本不具有能力提高到中等偏下水平需要的時間,要比從第一流的績效提升到優秀所需的時間多得多。可是,我們的學校教育,都是教我們集中精力讓一無是處的人達到中等偏下的水平。
我們應該集中所有的能量、資源和時間幫助一個能幹的人成為最優秀的人。
教育中也是,應該幫助愛學習的人學習和進步。
二、我如何做事???
這個問題與“我的優勢是什麼?”同樣重要,對于知識工作者更是如此。甚至它的重要性更大。
如何做事是個人的特性,是個性。我們的工作成效取決于我們能否做我們擅長的事請,同樣,我們的工作成效還取決于我們能否按照适合我們的工作方式工作。
1、 我善于閱讀,還是善于傾聽?——我個人屬于閱讀
要了解我們的做事方式,首先要知道我們善于閱讀,還是善于傾聽。善于閱讀與善于傾聽的人接近一半對一半。人們很少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的方式。
2、 我如何學習?
學習的方式多種多樣。有人通過記大量筆記學習,如貝多芬。有人通過讓别人傾聽自己說話進行學習。有人通過寫作學習。有人邊做事邊學習。
3、 我能與别人融洽的共事嗎?或者“我是不合群的人嗎?”
4、 我與别人保持什麼樣的關系才能與他們融洽的共事?有些人最适合當下屬。有些人隻有作為團隊的一員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有些人可以在教練和導師的崗位上做出出色的成績,而有些人則完全不能勝任導師的工作。
5、 我們在壓力下是否能做的好——我們最适合在大企業中做小蝦米,還是最适合在小企業中當大魚?許多人都不能遊刃有餘地應對這兩種情況。在大企業中做的非常成功的人一旦到了小企業就施展不開身手了,這種例子屢見不鮮。同樣,在小企業中做出顯赫成績的人一到大企業工作就如石沉大海,默默無聞了,這種例子也很多。
6、 我是作為決策者,還是作為顧問,才能發揮我的作用呢?有的人适合做顧問,但不能承擔決策者的責任和壓力。這也是組織中的二号人物在升為一把手後常常遭遇挫折的原因。他們知道應該做出什麼樣的決策,但是卻不能承擔決策者的責任。
三、我的價值觀是什麼?
組織和個人都有價值觀。我們與組織的價值觀必須足夠接近,才能和諧共處。否則,我們注定遭受挫折,而且也不會創造出優異的成績。
在價值觀發生沖突時如何應對?
價值觀,應當是最終的檢驗标準!——你能忠于自己的價值觀嗎?
總結:我屬于哪裡?
在知道前三個問題的答案後——(1、我的優勢是什麼?2、我如何做事?3、我的價值觀是什麼?)——個人,特别是知識工作者自己應該能夠決定他們所屬的位置。
大多數人在職業生涯的初期無法做出這樣的決定,但是25歲以後,他們應該了解自己的特性。此時他們可以決定他們所屬的位置,更确切地說,他們應該決定他們不屬于哪裡。
在我們的職業生涯中,我們不能“靠計劃”取得成功。我們需要了解我們的優勢,我們的工作方式,和價值觀。并做好抓住機會的準備,隻要這樣,成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通過了解我們的位置,普通人,即努力工作和有能力勝任工作,但在其他方面表現一般的人,也能創造出優異的成績。
我能/應做出什麼樣的貢獻?
這意味着要将知識轉化為行動。
我們不能問:我想做出什麼貢獻?,不能問:組織要我做出什麼貢獻?。我們要問:我應/能做出什麼樣的貢獻?
在決定:我應做出什麼樣的貢獻?時,我們需要權衡3個要素:
1、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做什麼?
2、 我如何利用我的優勢、我的做事方式,我的價值觀做出最大的貢獻?
3、 要産生不同凡響的影響,我需要取得什麼樣的成績?
這些問題能使我們得出以下結論:做什麼、從哪裡開始、如何開始、要設定什麼樣的目标和最後的期限。
“做自己的事”,不是真正的自由。它隻是許可,它不會産生成效。它不會起什麼作用。但是如果以“我能做出什麼樣的貢獻?”為出發點,我們就擁有了自由。這種自由是建立在責任的基礎上的。
維系人際關系的責任
有2層含義:
1, 要發揮我們應有的效率,我們需要了解與我們共事的人的優勢,做事方式,價值觀。
下屬需要了解自己的領導,并問:他的優勢是什麼?他如何工作和做事?他的價值觀是什麼? ——事實上,這就是“管理”老闆的秘訣。
2、我們需要承擔溝通的責任。我們應該主動向同事介紹自己的優勢,做事方式,價值觀。并且詢問同事的優勢,做事方式,價值觀。
組織的基礎不再是權力,信任日益成為組織的基礎。人們應該彼此了解,這是一種責任。
最後,知識工作者還需要為自己的下半生做準備——你的下半生做什麼?
私信666,免費分享電子書《個人的管理》彼得·德魯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