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健康
/
“3歲看老”有何科學依據?
“3歲看老”有何科學依據?
更新时间:2024-10-09 00:35:41

  美國科學家利用“正電子發射計算體層攝影”技術,對幼兒大腦的發育進行掃描觀察,發現孩子在出生之後,由于視、聽、觸覺接受大量的信号刺激,腦神經細胞之間建立聯系的速度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象。而且研究表明,3歲以後,大腦的複雜性和豐富性已經基本定形,并且停止了新的信息交流,這時大腦的結構就已經牢固成形。雖然這并不意味着大腦的發育過程已經完全停止,但就如同計算機一樣,硬盤已經格式化完畢,就等待編程了。

  腦科學和生命科學的最新研究表明:兒童的腦細胞組織到3歲就已經完成了60%,這時期的兒童腦部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出生之後的最初幾年是腦發育的關鍵時期,因此開發大腦潛能必須盡早。我們知道,出生時人腦有1000億個神經元,之後不再增加。剛出生時孩子的大腦共有50億個突觸;出生後第一年,突觸數目會增加20倍;3歲時大腦大小即是成人的80%;4歲時,腦的代謝達到高峰,腦逐漸成熟,對能量的利用也更有效。這一年齡的孩子之所以會不停地動,是因為他們的大腦在不斷獲得信息,能量消耗比較大,需要的營養比成人要多,身體發育同時也加快。

  科學研究顯示,3歲之前是一個人大腦發育的重要時期。一個人出生時腦重量隻有370克,第一年年末時,嬰兒腦重就已經接近成人腦重的60%;第二年年末時,約為出生時的3倍,約占成人腦重的75%;到3歲時,嬰兒腦重已接近成人腦重的範圍,以後發育速度就變慢了。所以孩子在出生後2~3年内,無論在生理和心理方面,良好的育兒刺激對大腦的功能和結構都有重要的影響。

  研究者以當地1000名3歲幼兒為研究對象,先是經過一番調查分析,然後将他們分為5種類型:充滿自信型、良好适應型、沉默寡言型、自我約束型和坐立不安型。到2003年,當這些3歲孩子都長成了26歲的成人時,卡斯比教授再次與他們進行了面談,并且對他們的朋友和親戚進行了走訪。這些3歲幼童的言行竟然準确預示了他們成年後的性格,讓卡斯比教授十分驚訝。他對自己的試驗結果進行總結,并在2005年發表了報告演說,這一報告在國際育兒學術界引起了轟動,為“3歲看老”的說法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

  卡斯比教授指出,一個人對3歲之前所經曆的事情會像海綿一樣吸收。這意味着孩子性格形成和能力培養的關鍵期就在3歲之前,這個階段的孩子跟随什麼樣的人,接受什麼樣的教育,就将會形成相應的性格。和其朝夕相處的成人所說的每一句話,所做的每一個動作都可能會深深地烙在他們的心靈深處。

  印度“狼孩”卡瑪拉被人發現時已有7歲多,身上毫無正常兒童的特征,沒有語言能力,不能直立行走,更不會與人交流。重返人間後經過長達6年的專業人員的護理,也隻學會走路,到17歲時才學會十幾個單詞,智商隻有4歲孩子的水平。

  由此可見,在孩子3歲之前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和幼兒園老師擔當着不可推卸的重任。父母和老師隻有深谙育兒之道,抓住3歲這一關鍵期,才能赢得孩子未來的成功和勝利。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