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中年知識分子長期“五不一幹”
不看病 不檢查 不休假 不療養 睡不足 帶病幹
醫學專家多年的研究成果證實,英年早逝者91%是因為後天自身的原因。
今天的中年知識分子同時遭遇到兩個緻命的轉型期:社會轉型和身體轉型。
社會轉型使他們焦慮,身體轉型讓他們多病。我國“英年早逝”悲劇大都發生在45~55歲年齡段的中年知識分子身上。過勞死和亞健康已經成為他們這一代人的兩大共性問題。可以說,他們是累倒的一代。
知識分子的中國式早逝有如下特點:“過勞死”共同特點是工作時間過長,勞動強度加重,以緻精疲力竭,突然引發身體潛藏的疾病急速惡化,救治不及而喪命。
亞健康
亞健康是病前狀态、臨床前期、疾病先兆。出現亞健康就是給健康亮了黃燈,隻要注意還是可以恢複的。但可悲的是,許多知識分子卻在亞健康的沼澤裡越陷越深,最後失去了健康甚至生命。不久前,北京1866名知識分子接受了體檢,結果顯示,患有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膽固醇血症、肥胖症、白内障、高血壓病、癌症等疾病者的比率竟高達84.6%,尤其是40~59歲組的患病率高達90.4%。
帶病幹
專家認為,如果知識分子不注意調整亞健康狀态,不久的将來,這些人中的2/3将死于心腦血管疾病,1/10将死于腫瘤,1/5将死于因吸煙引起的肺部疾病和糖尿病等代謝障礙性疾病以及過勞和意外,隻有1/10的人有希望安享天年。
職業病
在國際醫學界,許多發達國家已把其列為職業病。例如亞健康的一種表現,由于坐姿工作時間過長,造成肌肉勞損,又稱“頸、肩、腕綜合征”,在許多發達國家都列為職業病,并且高居職業病發病率的榜首。由于亞健康過度疲勞造成的猝死被俗稱為“過勞死”,在日本屬于職業病的範圍。日本之所以把“過勞死”定為職業病,是因為他們分析了100名“過勞死”者的情況,其中90%是長期每天工作14小時以上。
不休假
以上海新聞工作者調查結果為例,國家早有明文規定的公休假制度隻有6.9%的人全部享用,還有21.2%的人部分享用,而高達64%的人沒享用公休假。究其原因,在市場經濟中,每個人面臨的殘酷競争壓力是一個重要原因,平時做不完的工作讓知識分子們陷在亞健康的沼澤中無法抽身。
不鍛煉
許多調查結果表明,近一半的知識分子生病照常堅持上班;近八成的人很少參加體育鍛煉,近半數人睡眠質量和睡眠時間無法保證,許多人缺乏自我保健意識。
調查報告
調查一:據中國國際亞健康學術成果研讨會公布的數據,目前,中國人70%屬于亞健康人群,而其中的70%左右都是知識分子。
調查二:上海社科院最新公布的“知識分子健康調查”顯示,在知識分子最集中的北京,知識分子的平均壽命從10年前的58-59歲降到調查時期的53-54歲,比第二次全國人口普查(1964年)時北京人平均壽命75.85歲低了20歲。
調查三:新華社一項研究表明,上海市有高級職稱的中年知識分子中,大約75%的人屬于亞健康人群。
知識分子七成多亞健康
早逝科技人員:集中于35-55歲
死亡新聞工作人員:平均年齡45.7歲
公務員、新聞從業人員、教師、科技人員,這些行業,中年知識分子的健康問題到了令人十分擔憂的地步:科技人員在35歲-55歲就英年早逝的比例偏高;在死亡的新聞工作人員中,死亡年齡段高度集中在中年人群,40歲-60歲這個年齡段占79%,平均死亡年齡為45.7歲。而在職人員健康者僅為18%,患病者為9%,其餘不同程度處于亞健康狀态。
亞健康的表現大緻有身體乏力、睡眠不穩、記憶衰退等。頸椎、腰椎長期積勞成疾也是這一人群的主要健康特征。
身體給你發信号了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每個人的健康和壽命60%取決于自己。處于亞健康狀态的人,既有墜入疾病深淵的可能,更有成為健康人的希望。關鍵看你如何善待自己。
“輕度心身失調”它常以疲勞、失眠、胃口差、情緒不穩定等為主症,但是這些失調容易恢複。它約占知識分子的25%~28%。
“潛臨床”如果放任這種失調持續發展,可進入“潛臨床”狀态,此時潛伏着向疾病發展的高度可能。在知識分子中,處于這類狀态的超過1/3,而在40歲以上的人群中比例陡增。
可歸納為3種減退:活力減退、反應能力減退和适應能力減退,表現為慢性疲勞或持續的心身失調,常伴有慢性咽痛、反複感冒、精力不支等。知識分子中這類群體比較集中地表現為“三高一低”傾向,即存在着接近臨界水平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度和免疫功能偏低。
前臨床狀态最危險的是有超過10%的人介于潛臨床和疾病之間,處于“前臨床”狀态,指已經有了病變,但症狀還不明顯未求診斷。這部分知識分子多是那些忽視體檢、漠視健康的人。
專家提醒
隻要預防措施得當,是一定能夠起到防範的作用的。正确的預防是做到“七個要”:
1、要合理安排工作;
2、要有适當的戶外活動;
3、要學會主動休息;
4、要學會自我心理調節;
5、要定期進行體檢;
6、要善于勞逸結合;
7、要主動鍛煉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