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常有這樣的事情,一個看似健康的人會突然倒地不省人事或口歪眼斜、肢體無力;也可能有人夜晚平安入眠,早晨醒來卻口舌笨拙、手腳不靈,難以起身,重則危及生命。即使經過治療都可能會喪失勞動能力,給個人、家庭、社會帶來很大損失和負擔。這往往就是腦血管病所導緻的悲劇。
腦與神經是人體的司令部,一旦出現疾病,往往造成患者病殘。因起病急,病情變化迅速,嚴重威脅人類身體健康。《健康報》97年5月份公布的數字顯示:該病在我國城市已成為威脅人們健康的元兇,而在農村則為第二号殺手,是我國防治監控的重點疾病。
本病男性多于女性,且在40歲以後發病機會逐漸增多,它同個人生活習慣有關,如吸煙、飲酒過量,此外還受家族因素與環境因素的影響。因此,從預防角度講,40歲以上人應定期做保健體檢,若發現有中風先兆,要在醫生指導下積極采取相應措施。
預防腦血管病需要建立良好的生工作習慣,克服不良嗜好,工作時應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長時間過度用腦;飲食以清淡,低膽固醇的食物為主,可多吃豆制品、新鮮蔬菜和水果,限制飲酒,戒煙;保持情緒樂觀、心胸豁達,避免情緒激動,不少腦出血是在活動狀态或興奮過度時起病的;重視先兆征象,如出現頭暈、頭痛、肢體麻木、性格失常就應到醫院采取治療措施,尤其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更應抓緊時間系統治療,避免發生嚴重的不可逆性腦梗塞;同時還要重視高血壓的防治,高血壓是發生腦血管病的最危險因素,及時治療可引起中風的其他疾病,如腦動脈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風濕性心髒病、高脂血症、肥胖症等,這些疾病在演變過程中并發腦出血的概率非常高,如果得到良好的控制,腦血管病的發生則可大大減少或延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