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作為我國最後一個朝代,它的文化構成了中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滿族的婚俗中,婚禮有三天流程:響棚、亮轎、拜堂成親。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去感受一下擁有最長久曆史的民族婚俗文化,深入的了解他們的。
1.響棚
滿族辦喜事接新娘要選一個良辰吉日。吉日訂妥後,在結婚前,男方要給女方家老酒一壇,肥豬一隻作為女子宴請親朋好友所用。
第一天,娶親去的人為單數,即新郎、媒人、兩個娶親婆、一個壓轎男孩。新郎到女方家,進院首先要到上屋面向西給老佛父叩頭。然後有人陪着在一個單獨的屋内住下。在這一天,新郎、新娘不能見面。
2.亮轎
第二天,選定良辰,請新娘上轎,新娘在鼓樂聲中揮淚與家人告别,母親則把新娘的洗臉水潑在花轎停放過的地方。
滿族迎娶新娘時多用轎,但花轎不是用人擡的,而是用馬拉的。花轎是在馬車上紮成的,先固定好四框,然後用紅绫子圍上,上面也用紅绫拉成翼狀轎頂,轎門有紅绫檔簾。在轎頂上是有木刻的麒麟送子。有的還在轎的兩側裝上透明鏡。迎娶時,轎内要有壓轎的孩子和娶親婆。壓轎的孩子一般是8至9歲的男孩子,娶親婆是夫妻雙全,兒女雙全的土命人。
3.迎親
迎親時,新郎騎馬,領花轎至女家,新娘上轎,新郎騎馬繞院子一周,新娘乘轎緩緩随行,名曰引轎繞行一周後,新郎下馬,進到屋中行跪拜禮。然後,騎馬領轎返回,新娘身着紅衣,頭蒙紅布,懷抱用紅紙條捆成的二根麻稭杆端坐轎中。
打旗的、打燈籠的以及吹鼓手走在前面,後面跟着是12匹對子馬,馬上坐着年輕的伴郎。在伴郎的後面是披紅戴花的新郎,再後面就是接新娘所用的花轎了。這娶親的隊伍沿途每到一個親友家,親友都要給新郎送禮披紅。
4.箭射新娘
滿族獨特的婚禮儀式。新郎新婚時,須用喜轎迎娶新娘,在轎子将至喜房門前時,新郎不待新娘下轎,須向新娘連射三箭,意為除新娘之紅煞,但為虛射,箭隻射至轎前而已。接着新郎還要向喜房内之四角虛射四箭。
射畢,才許新娘下轎邁馬鞍(取平安之意)。拜天地後,新郎須用所射之箭挑去新娘蓋頭。箭射新娘帶有滿族先人女真人搶婚舊俗的痕迹。此婚俗在内蒙古涼城縣曹碾滿族鄉及喀喇沁旗十家滿族鄉較為典型,一直保存至二十世紀六十年代。
5.離娘肉
到了新娘家之後,新郎不能立刻下馬,要等小舅子來給新郎牽馬,嶽父上前給新郎揣壓腰錢之後,新郎才能下馬。新娘上轎時不許自己走,而是要由哥哥抱上轎,沒有哥哥的,要由叔叔抱上轎。在新娘離開娘家之前,新郎要給嶽父嶽母留下離娘肉,然後才能動身。
當娶親的隊伍回來後,新娘蒙紅蓋頭,由兩個伴娘從轎中攙出,新娘的腳不能踏在泥土上,要在地上鋪上紅氈。拜完天地,再攙入洞房。在洞房門口,放一馬鞍,馬鞍上放兩串銅錢,新郎先跨過去,然後新娘再跨過去。當新娘子跨過去之後,伴娘便随手拿起兩串銅錢,給新娘子兩個肩頭各搭一串。一進門,一個小女孩手拿寶瓶壺,壺中裝着糧食,壺口用紅布紮着,這時伴娘接過寶瓶壺,給新娘子一個腋窩夾一個,此時還要撒五谷。
6.拜堂
新娘娶到家之後,新郎、新娘拜堂,新娘開臉并改梳發型。再出來拜佛父、拜神竿和神後、拜公婆,款待親友。在這過程中,新郎要用秤杆挑下新娘頭上的蓋頭,然後将它放在院中的帳篷頂上,蓋頭揭下後,新郎要用手撫摸新娘的頭發。秤杆揭蓋頭取稱心如意的意思,撫摸頭發,象征白頭皆老。
7.吃水餃
新郎新娘結婚當日行完各種禮儀後,需吃子孫饽饽(水餃)。子孫饽饽慣例由女家預備,由送親太太随嫁妝送至男家。它比平日所食水餃略小,餃餡由豬肉、蔥、姜、油等配制而成,餃皮由精粉擀制,包成彎月型。還有一種俗稱饸子,需做兩個,取其夫妻和合之意。
新婚宴後送别親友後,還要舉行家宴。這時,新娘要坐在炕下,端菜、端飯,伺候家人。
8.洞房
新娘被攙到屋裡後,還要在南炕上坐帳一日,被稱之為坐福。坐福時不能下地,到了晚上由伴娘和親友們送新娘子入洞房。在洞房的炕上插3支箭,然後再點上長明燈。有些地方,新郎還要求得新娘的同意才能進入洞房。新婚夫婦入洞房上炕時那花燭不能吹滅,要用扇子扇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