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一張白紙,也是一面鏡子,反射着父母的行為。在幼兒時期,父母就該學會如何正确的去引導孩子的性行為還有其他的認知能力。兒童心理學認為,在嬰幼兒早期教育階段,如果父母總愛拿孩子跟别的孩子比,他們長大後可能成為一個愛嫉妒的人。如何與别人家孩子科學地比較,專家教你不攀比的教子智慧。
人家寶貝都上早教中心了,自己家寶貝卻在家待着?
糾結:是等待寶貝自我成長,還是給他報早教?
媽咪的小焦慮美美出生4個月,媽咪就經常帶着女兒去參加早教中心的活動,每次在小區裡,都很開心地告訴其他朋友們,早教中心的活動多麼有趣,女兒在那裡玩兒得多麼開心。每聽到這樣的描述,菲菲媽咪心裡都有些酸楚,自己因為上班忙,沒時間帶女兒去參加早教班,菲菲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家待着,會不會耽誤了女兒的早期智力啟蒙呢?
教育需要尊重自然
代表人物:恒恒媽
場景回放:恒恒出生的時候,奶奶就說一定要把恒恒培養成聰明可愛的寶貝。恒恒媽咪聽了,感覺有些壓力,但也沒太往心裡去。雖然奶奶時不時回家來,告訴恒恒媽咪,誰家寶貝會認字了,誰家寶貝會背詩了,可恒恒媽咪還是認為早期教育不是用簡單的識字背詩來量化的,早教應該順其自然。
周末,恒恒媽咪總喜歡和兒子一起早起,吃好早飯,就帶着恒恒一起去公園散步,襁褓之中的小恒恒雖然并不能說出公園裡都有什麼東西,但在媽咪的指引下,恒恒漸漸學會随着媽咪的手指頭,看前面的樹葉、花朵。一年四季,公園的景色在變,小恒恒慢慢理解了很多詞語,對周圍的世界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在9個月的時候,就會說出一些簡單的詞,讓周圍的小朋友和家長們都很驚訝。原來這樣的散步和觀察也是早教!
代表人物:思思爸
場景回放:思思爸爸一下班就回家,除非有推不開的應酬,否則什麼都阻擋不了他與寶貝晚上的親子時間。思思爸爸非常細心,在繁忙的工作之餘,還經常抽空寫育兒博客,或者到親子論壇與同齡的家長交流。
思思爸爸認為,再好的早教都比不上良好的家庭教育。思思1歲多的時候,會數數到10,但她是倒着從10數到1,後來爸爸發現是思思看電視某節目主持人出場時,現場觀衆都會齊聲倒數而學習來的本領。思思在2歲半時,某一天突然在走樓梯時一下唱數到20。爸爸推敲原因,是因之前他家住電梯樓,思思快2歲半時,搬到需走樓梯的房子,每次牽着女兒上下樓梯時,爸爸都會對她唱數。在有此發現後,爸爸帶思思爬樓梯時,又換成唱音符1234567;後來又換成唱乘法口訣表,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雖然身邊也有人覺得不如花點錢送到早教機構,但思思爸爸卻不這樣認為:有些東西是錢買不來的,譬如與寶貝之間的親情,我更願意親自去體會那份快樂,而不是花錢讓機構去做。
報早教之前,請想清這些道理
糾結:是等待寶貝自我成長,還是給他報早教?
不必與别人攀比
對于幼兒階段的所謂早期教育,不必過分緊張焦慮,也不必與别人攀比,更不要輕信社會上那些商業化的宣傳。關鍵是,家長要多多與孩子說話和交流,并充分利用生活中和身邊的各種資源,引導孩子學會觀察周圍環境,并喜歡與不同年齡的人交往這就是兒童的社會化。
在物質上,别人有的,我的寶貝也不能缺
小雨每次在外面看到别的小朋友有什麼玩具,就跑回家,翻箱倒櫃地尋找和别人一樣的玩具,找不到就喊着要媽咪買,如果不答應他,他就會哭個沒完。頂不住兒子的眼淚攻勢,小雨媽咪隻能左一個右一個地給兒子買玩具。現在終于兒子能夠在家找到絕大多數和别的小朋友相同的玩具了。小雨似乎對這些數量龐大的玩具,并不是很感興趣,遇到自己沒有的,還是管媽咪要,媽咪感到很頭疼!
小雨媽咪在兒子的物質攀比比賽中,耗費了不少的金錢,但并沒有就此讓兒子滿足。
啟發智力的是玩兒法,而不是玩具
家長這個時候要把心思動在如何利用好寶貝已經擁有的玩具上,而不是一味地滿足寶貝的物質攀比心理。家長要明白一點,你買玩具的目的是為了啟發寶貝的智力,但事實上,真正啟發寶貝智力的并不是玩具本身,而是玩具的玩兒法。
學會分類整理,珍惜已經擁有的
如果家裡已經有一定數量的玩具,那麼家長可以讓寶貝給玩具分類,比如動物排一起,汽車排一起。每帶回家一個新玩具,都給它歸個類,這樣寶貝還能接觸到數的概念。然後,偶爾你可以把玩具偷偷藏起來幾個,看寶貝能不能發現少了什麼?這樣玩具就不是用來攀比的物件,而是一個個有性格有特點的小夥伴,讓寶貝知道珍惜自己所擁有的東西。
舊玩具翻出新玩兒法
爸爸媽咪也可以動動腦筋,略微引導一下,也許幾個舊玩具,寶貝也能玩兒得津津有味。比如,小動物玩具,可以兩個人來個木偶對話,借小動物之口,表達一下各自今天的感受。一周7天,一天選擇一個小動物,每天都換換花樣。
别人家的孩子總比自家的能力強
在幼兒園的藝術節節目篩選中,暢暢的節目沒有被選上,她回來告訴媽咪說:老師說了,沒有被選上的小朋友沒有關系,要繼續努力。媽咪開始還擔心女兒不高興,現在看見女兒心放得比較寬,自己懸着的心放下了,但又為女兒的節目沒有選上而多少有些失落。那麼像暢暢媽咪這種情況,可能很多家長也都遇到過,自己有時候都拿捏不準,究竟是應該順其自然,還是應該暗中給寶貝加一把力,讓寶貝比别的小朋友勝出一籌呢?
學會等待寶貝自我成長
寶貝的自我成長有他自己的進程表,即便年齡差不多的寶貝,各種能力的發展也是有快慢之分的。如果總是拿自家寶貝的短處去跟别家寶貝的長處攀比,父母的心态就永遠無法平衡。因此,多看到自家寶貝的長處,學會等待他自我成長,相信他在某方面的能力會在不久的将來趕上周圍的小夥伴,甚至超過周圍的小夥伴。
嘗試選擇一個才藝班
社會本身存在着一個優勝劣汰的競争機制,在這樣的競争機制下,大人也往往禁不住希望讓寶貝早早做好準備。那麼不妨考慮參加一些才藝特長班,讓寶貝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才藝課程,去慢慢深入到一個領域,去發展自己在這方面的興趣和專長。在才藝班的選擇上,可以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把寶貝當朋友,讓其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培養良好的自我感覺
無論寶貝在語言上、繪畫上、舞蹈上表現出什麼能力,爸爸媽咪都要記住一點,讓寶貝感到自我感覺良好,是很重要的。能力的提高是一點點來的。爸爸媽咪可以利用生活中的零星時間,和寶貝多說說話。繪畫的時候,可以發揮想象和觀察。舞蹈的時候,注重寶貝的神似。隻要寶貝投入進去,體會到快樂的自我感覺,那麼就是有益于寶貝的身心發展的。
保持積極的心态
試着以積極的心态去面對周圍的一切事物,也包括看待寶貝成長過程中的一些表現,努力從中找到令我們欣慰的成分,多看一些心靈修養的書籍,多和一些心态比較好的朋友接觸,我們的心态就會随之改變。如果父母以積極樂觀的心态去面對一切,寶貝也會因此受到影響,變得積極樂觀,在各方面都獲得快速的成長,在家長言傳身教的影響下練就非常好的心态,他的未來毫無疑問也會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