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情感
/
世界各國性啟蒙 “性”從娃娃抓起
世界各國性啟蒙 “性”從娃娃抓起
更新时间:2025-02-24 13:35:53

  最近有條新聞很火爆,小學五年級就挺着一個大肚子了。想當年五年級的時候,我們估計都還在跟同學搶辣條呢!最近幾年,兒童性教育問題愈發引人關注。性侵、偷食禁果事情真的讓家長和老師都很頭疼!到底是社會太險惡,還是孩子太無知?當一個又一個問題出現時,我們該思考,究竟該如何進行性啟蒙教育才能規避傷害?

  兩性

  案例回放

  這位五年級女生才12歲,卻被意外發現懷有身孕!媽媽在看到寶貝女兒腹部愈發地肥大,再加上月經停止了兩三個月,原本以為女兒隻是患上婦科疾病,結果一查,才發現她可以當外婆了。

  在多次詢問後,女兒說出自己與同班男生私下發生過幾次性關系,卻沒想到自己懷孕了。而作為小爸爸的當事人知道懷孕的消息後,竟然當場被吓哭所幸,雙方家庭達成協議,男方願意賠償所需的一切費用,小女孩也最後選擇了堕胎,事情最後還是及時掐滅了小火苗。

  随着社會日漸開放,人們的初次性經驗年紀也越來越早,也意味着人們過早懷孕的可能性也在提升。而女性最佳受孕年齡在23~29歲,如果過早懷孕,尤其是還沒完全發育的青少年,日子可不會好過的哦。随着現在網絡色情信息的泛濫,許多孩子在性意識方面往往沒有理性的思考,性在他們看來是神秘的。帶着對性的好奇,許多孩子可能就偷食禁果,甚至還造人成功了。

  但對于年紀輕輕的青少年來講,過早懷孕,并不是件好事。

  一方面,年齡過小,缺乏足夠的涉世經驗和照顧人的能力,連自己都照顧不好,何談去照顧自己的孩子。其次,除了能力欠缺之外,青少年在心理上還未做好準備,孩子對于自己而言,隻會是負擔和束縛,一旦未婚先孕又不敢表達,快要生了才來報備,對于肚裡孩子的健康也是有很大的影響。

  另一方面,青少年經濟上未獨立,在物質條件上必然是依附于父母的,過早懷孕對于家庭來講,無疑是新的負擔。而青少年本身子宮還未發育成熟至可以孕育一個新生命,過早懷孕對準媽媽來說,是極其危險的。

  世界各國教育觀性從娃抓起

  英國:5歲必須開始強制性性教育

  英國法律規定,必須對5歲的兒童開始進行強制性性教育。根據國家必修課程的具體規定,英國所有公立中小學都将學生按不同年齡層次劃分為4個階段來進行不同内容的性教育。

  在英國,還流行同伴教育,通過利用朋輩之間的影響力或者發展青少年的自我教育和自助群體,抵禦來自社會的消極影響。

  美國:三分之一的學校進行禁欲教育

  最近10年裡,全美有1/3的學校增加了禁欲教育,提倡将性行為推遲到婚後,并告訴學生實行安全性行為的做法。美國從小學一年級起就開始傳授生育、兩性差異、性道德等知識,初中階段講生育過程、性成熟、性約束等,高中階段講婚姻、家庭、性魅力、同性戀、性病、賣淫現象、性變态等,還會向學生發放避孕套。

  現在全美14個城市的32所公立學校中都建有性咨詢室,傾述的内容對教師和父母都是保密的。

  荷蘭:孩子和父母餐桌上讨論性

  雖然荷蘭人擁有十分開放的性态度,但荷蘭擁有歐洲國家最低的青少年懷孕比率。在荷蘭,與學其他課程一樣,孩子在6歲上學時就開始接受性教育,孩子們甚至會在餐桌上與父母讨論相關的話題。荷蘭的教育專家指出,對青少年甚至兒童開展早期性教育,可以讓青少年清晰地知道如何保護自己,幫助青少年不至于因為一時的性沖動或對性的某種無知而做出令自己後悔終生的錯事。

  日本:性知識從小學教到高中

  日本出版的小學第一冊《衛生》教科書封面,就有女性和男性的性器官圖。小學每年都會安排有1-2個小時的特别講座,去講解男女之間身體的區别、月經和懷孕的原理等;初中每年也有1-2小時的特别講座,呼籲學生不要進行危險的性行為,并教授避孕和性病知識;而高中的體育保健課和家庭生活課裡都會設置性教育的課程,涉及避孕、流産、性病和倫理道德方面的内容。日本每所初、高中都專門設有由專家學者組成的協助者協會,負責向學生提供各種性答疑、性教育,并編寫性教育指導手冊。

  性啟蒙教育,應該盡早開始。當小孩吵着問自己是怎麼出生的時候,辣媽們還是正兒八經地好好回答吧!隻有及早最好思想工作,才能讓孩子意識到過早性行為帶來的風險,把錯誤扼殺在搖籃當中。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