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例子:女方或者其家人催着男方結婚,男方卻一拖再拖,表現出恐懼不安的樣子。男人為什麼會有這種抵觸情緒?婚後他又會有什麼樣的表現?今天,我們來剖析男人心理,講講婚前婚後那些事。
男子會産生婚前恐懼症
在一些婚姻以及婚姻關系中,青年男子那份情感,從他結婚那天起就開始走下坡路了。他神經質地發抖,表現出焦慮與不知所措,因而極力想逃脫現實。有人會告訴就要做新郎的小夥子,新婚前的恐懼是正常的,要有思想準備,要努力克服它。
家人的安慰使他壓抑自己的情感
家人和朋友會對他的内心思想活動做出一種模糊的,足以導緻他内疚心理的解釋,如:你這是害怕接近女人和承擔義務。你不願挑起生活的擔子。你不願意放棄你的個人自由。你這是不成熟的表現。等等。接着他們就會安慰他說,你一定會克服這些恐懼心理,并且一定會在克服的過程中,慢慢地成熟起來。
那導緻内疚的字眼恐懼,經常用來解釋男人的抵觸和消極情緒。它猶如一面旌旗,或者戰鬥的呼喚,成功地激勵着男人們勇敢地去接受嚴峻的考驗,克服困難,以顯示自己的剛毅。他就這樣抑制了自己隐秘的真實的情感需求。
力求克服恐懼為婚姻埋下隐患
從那時起,當他力求克服恐懼和抵觸心理引起的強烈反應時,他非但一無所獲,反而為婚姻關系的破裂留下隐患。當婚姻關系瀕臨崩潰,實際上已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時,這些被壓抑的抵觸情緒,會像洪水一般沖開感情的閘門。隻有到這時,他才回憶起昔日的情感,認識到自己當時産生抵觸情緒的真正原因。然而在這之前,他的絕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壓抑、克服自己的不滿情緒,并把其合理化上面。
男人二十多歲結婚是一大悲劇
男人始于新婚的内心抵觸情緒,并非幼稚和不負責任,而是一種有益的内心沖動。這對年青人來說,無疑是真實的,而男人二十多歲就被父母敦促結婚,這真是我們社會生活中男性的一大悲劇他的情感遠沒有得到充分發展,青春年華匆匆度過,職業和思想沒有受到足夠的教育,也沒有獲得較為可靠的經濟立足點。
婚後男人的很多行為是違心的
周末,他得燒菜做飯,跑腿打雜,修修補補,然後完全消極地坐在電視機前,努力去扮演一個稱職的丈夫和父親。當他和妻子一道與其他夫婦交往時,他又得扮演好客的主人或招人喜歡的客人,而實際上他對此毫無興趣。所以,他的許多行為都是違心的,隻是為了滿足他克服、否定和文飾消極情感的需要,這使得婚姻不可避免地變為沉重的負擔,以緻最後破裂。
其實男人的心靈更容易受傷
人們經常聽到女人抱怨她們在婚姻中是受壓迫的一方,這顯然不完全正确。無疑她也被婚姻關系所束縛,但男人的心靈更易受創傷,因為男人在情感上對結婚還缺少充分準備,更易否認和壓抑自己的個性。在竭力維持那種婚姻關系的同時,他與真實的自我越來越疏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