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app社交軟件的增多,各項功能的逐漸完善,導緻某些app社交軟件打着“擦邊球”來供人下載,促成了一款“約炮”軟件。而據最新資料顯示,台灣地區今年以來淋病确診病例多達1979人,和去年相比,增加近2成左右,且以男性患病者居多,占總比例的9成,以25至34歲性活躍年輕族群最多。疾管署認為疫情上升的原因,正是網路、APP約炮推波助瀾,助長不安全性行為。
淋病是因接觸到淋病雙球菌而引起,潛伏期約為2至7天,感染途徑主要是因性行為造成,臨床發現,因女性感染症狀比起男性較不明顯,且診斷也因生理構造的關系較為困難,若未及時接受治療,可能造成不孕。
女性感染淋病,症狀包括有尿道炎或子宮頸炎,大多不會有疼痛感,症狀也不明顯,因此常被忽略,雖然陰道會排出大量黃白色的分泌物和白帶等,但對平常白帶就比較多的女性來說,感染時較不容易被察覺。
淋病不治療對男性的危害主要有:
1、淋病對男性的危害會引起前列腺炎:淋球菌向上侵犯到前列腺時,可引起前列腺發炎。症狀是忽然不排尿或者排的少了,但排尿次數卻增多了,排出的尿液渾濁,并有會陰部脹痛。如未治愈,可轉為慢性前列腺炎,早晨足彩分析起床後第1次排尿時尿道口可被分泌物封住,擠壓陰莖,可有少量分泌物從尿道口流出。
2、精囊炎:淋球菌侵入後尿道,可同時侵犯精囊管導緻精囊發炎。急性發作期會有發熱、尿頻、尿痛,排尿終末小便渾濁,有時帶血。
3、附睾炎與睾丸炎:在急性尿道炎後,特别是并發前列腺炎、精囊炎之後,淋球菌可繼續前進,侵入附睾組織,使附睾腫大,疼痛發熱,同側腹股溝和下腹部會有反射性抽痛。淋球菌還可從附睾侵入睾丸,使睾丸發炎。如發生此類并發症,常會引起附睾管及輸精管閉塞而導緻不育。
淋病為何會反複發作
1、不規範合理治療,病菌産生耐藥性:在傳統淋病的治療中,不規範的治療和抗生素的濫用(不管病情是否需要,就采用最高檔的最新的抗生素)。研究約90%以上的淋球菌對青黴素耐藥,70%以上的對淋必治耐藥,菌必治的耐藥菌株也在逐年上升。使得傳統的藥物治療效果差,對器官的危害增加,病情難以治愈、纏綿發作。
2、淋病病因病機複雜,傳統治療單一:臨床表明淋病的發病不是單一因素,單一病種發病。它的發病複雜多變,而且易引起和與其它泌尿生殖疾病一同發病。如前列腺炎,附睾炎等疾病。在治療過程中淋球菌容易隐藏在這些生殖器官中,如果不能有效的同時治療,治療效果大打折扣。
3、新生菌株毒性、危害性、殺滅難度增加:在臨床檢驗分析中發現淋球菌出現很多新的菌株,這些菌株的的生理特性較以往的淋球菌有明顯的不同,新出現的菌株對正常組織結構危害性增加,毒性增強,并且對抗生素的殺滅和免疫系統的吞噬作用有靈活的躲避作用,傳統治療很難徹底殺滅。
4、缺乏專業診療,盲目治療延誤病機:臨床中缺少專科診療和專科的醫生,以及有效的治療方法和技術。病人反應很多醫院的醫生去了以後不管是否淋病,也不管治愈與否,盲目打針、吃藥,不但給治療帶來困難,延誤疾病治療,嚴重危害身體健康。
5、綜合因素導緻并發症增多,病損程度增加:諸多因素導緻淋病的并發症增多,對病變器官的危害程度增加。如慢性淋菌性前列腺炎、睾丸炎、附睾炎、女性的輸卵管炎、子宮内膜炎等,最終導緻不育不孕症;後尿道及前列腺的慢性炎導緻膀胱頸部纖維化,引起尿不盡、尿頻、尿潴留、尿道瘢痕性狹窄;導緻婦科盆腔炎引起的不孕症等不可逆損害。所以,淋病對人體的生殖和健康危害嚴重,必須高度重視積極防治。
預防淋病要從小兒抓起
父母要潔身自愛,注意個人衛生。如有不潔性交史,應在婚前、産前做性病檢查,治愈後才能結婚、懷孕。
兒童要從小培養講衛生的習慣。家庭中最好将用品分開,小兒應用自己的專用毛巾、浴盆、褥被等,托兒所、幼兒園内應注意公共衛生,尤其是尿盆、馬桶、浴盆的消毒、殺菌,在淋病高發地區,需盡快恢複新生兒用0.5%硝酸銀溶液滴眼的制度。
要加強對兒童的保護,不要将小孩交給不熟悉的人看管,教育小孩不能玩弄生殖器,以免發生感染或發展為手淫。
在嬰兒期,孩子的活動範圍不大,但是由于随處爬坐屁股極易沾染病菌、污物:而且大人抱孩子時,手臂、衣服也能傳播病原體、所以小兒應早穿封裆褲,這樣可有效地預防性病和手淫。
還需要我們注意的事情是,家長要特别注意觀察孩子内衣褲,如果發現孩子内褲出現異常的污染,或者孩子的生殖器出現腫脹的情況下,就應該及時帶孩子到醫院進行診斷,以排除小兒淋病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