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性病(transsexual)通常被稱為易性癖,又稱為“性别焦慮”或“性别認同障礙”(Gender Identity Disorder),是性身份嚴重颠倒性疾病,患者通常在3歲時萌發,青春期心理逆變,持續地感受到自身生物學性别與心理性别之間的矛盾或者不協調,深信自己是另一性别的人,強烈要求改變自身的性解剖結構,為此要求作變性手術以達到信念。在易性要求得不到滿足時,常因内心沖突而極度痛苦,甚至導緻自殘。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整形外科劉宏偉主任醫師告訴我們:易性病現象早在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文獻中即有記載。1916年Marcuse對這種現象就從精神及性心理等方面進行了初步探讨。到本世紀六十年代,各國學者對易性病的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相關的易性病文獻報導日益增多。過去由于世俗的偏見,使患者遭受歧視和唾棄,不被社會所理解和接受,因此患者常難以啟齒,甚至投醫無門。
随着社會的發展,人們開始逐漸正視并重視“易性病”這一類人群,對治療的社會接受程度亦日益提高。1931年,人類首例變性手術成功,舉世震驚。目前,變性手術已經是一項很成熟的技術,迄今為止,數以萬計的易性病患者,在整形外科醫生手術刀的幫助下,成功完成了他(她)們“性别涅槃重生”。但是國内隻有少數幾家三甲醫院具備實施變性手術的資質和經驗。劉宏偉主任醫師指出,對于此類患者提出的變性手術要求,我們作為醫師,應具備認真負責、嚴肅慎重的态度,需要在明确診斷、嚴格手續、條件具備等的情況下才能實施手術。
易性病患者如何确診?
劉宏偉主任醫師認為,對“易性病”進行明确診斷非常重要,需要反複詢問患者病史,根據本人的主訴和病史對病情仔細分析、當面複查,特别是要和異裝癖、同性戀及精神分裂症等進行鑒别,雖然它們的發病原因和行為表現有相似之處,但實質是有明顯區别的,其中是否要求變性,是易性病與異裝癖及同性戀的根本區别。成年人易性病診斷一般不難确定,但對于青春期以前的易性病診斷則需要慎重。
劉宏偉主任醫師告訴我們,主要根據以下特征對易性病進行綜合分析和診斷:
1、聲稱自己是異性,而軀體發育并非異性,或者非兩性畸形。
2、終身感受自己是異性中的一員。
3、深惡痛絕自身的生理特征和生殖系統,如乳房、月經、陰莖、睾丸等。
4、着異性服裝才能感到滿足,讨厭着同性服裝。
5、惱恨别人把自己看成現有性别屬性,對認為自己是異性感到寬慰。
6、對同性可産生同性異性戀,而确認自己應該是異性。
7、強烈要求醫學改變軀體而成為自己應該有的性别屬性。
8、要求變性不是單獨追求性行為,亦非對異性性别的偏愛。
9、有強烈的變性意願,甚至覺得不變性不如死。
易性病患者什麼時候适合接受變性手術?
劉宏偉主任醫師表示:易性病患者實施變性手術後面臨的複雜社會環境難以預測,因此,作出變性手術的決定必須慎之又慎,而且并非所有的異性病患者都具有變性手術的适應症。鑒于易性病的治療,患者除醫療之外,還要面對社會各方面的多種問題,醫師必須對患者、對社會、對國家負責,因此實施變性手術極其慎重嚴肅,必須是嚴重的易性病,手術适應症也有嚴格要求。2009年11月13日,衛生部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印發《變性手術技術管理規範(試行)》的通知(衛辦醫政發〔2009〕185号),對臨床上變性手術實施了嚴格的管理規範和手續制度。
1、實施變性手術前須經過醫院和倫理委員會同意,獲準後方可施行。
2、手術前患者必須滿足的條件:①對變性的要求至少持續5年以上,且無反複過程。②術前接受心理、精神治療1年以上且無效。③未在婚姻狀态。④年齡大于20歲,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接受手術前必須解決和考慮衆多複雜的社會問題,如手術後的工作、生活、家庭組成、社會輿論等。⑤無手術禁忌症。
3、手術前患者必須提交的材料:①當地公安部門出具的患者無在案犯罪記錄證明。②有精神科醫師開具的易性癖病診斷證明,同時證明未見其他精神狀态異常;經心理學專家測試,證明其心理上性取向的指向為異性,無其他心理變态。③患者本人要求手術的書面報告并進行公證。④患者提供已告知直系親屬拟行變性手術的相關證明。
“易性病的治療極為困難,盡量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劉宏偉主任強調,“當發現兒童性格已有易性病傾向的征兆時,需要通過心理行為治療及早予以糾正,然而嚴重的真正易性病患者無法通過心理及藥物取得治療成功,對于病史長,症狀典型已嚴重影響生活、危及生命者,在其他治療措施無效的情況下,可考慮行變性手術治療。而變性手術是整形外科手術中難度很高的手術。”
變性手術(sex reassignment surgery)是把原有的外生殖器改變成異性的結構并切除性腺,标志手術是陰道再造術、陰莖再造術。同時進行外表的重塑,包括乳房整形、喉結整形等,以符合自我性别的再認定。術後患者原有的自覺性别與生物學性别之間的矛盾得到緩解,心理得到平衡,性功能恢複正常,可以結婚組成家庭,但無生育能力。
最後,劉宏偉主任呼籲:“易性病患者是一種客觀的存在,應該得到社會的認可、理解和尊重。我們需要正确認識易性病患者,而不要将他(她)們當成是異類,通過醫療技術給予其幫助,使該類患者在解剖學上的性别與其心理上的性别自認協調一緻,經變性術後心理狀态得到平衡,幫助患者以新的性别角色重新投入社會,獲得了良好的社會适應能力。”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在線;媒體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