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催長肉類
現在的市場上各種各樣的雞鴨魚肉應有盡有,其中很多家禽魚蝦也是被“促長劑”和“催肥劑”催大的。這些快速出欄的雞鴨都是用含有激素的飼料喂養出來的,更有甚者是直接注射激素類的藥物,促進動物猛長。如果喂食了這樣的飼料,激素在促進生長的同時也集中在雞鴨魚蝦的體内,孩子們每天吃這樣的食物,最終造成性早熟的情況發生。據臨床資料發現,出現性早熟的兒童基本都是愛吃肉的孩子。
2、藥膳
像雪蛤、冬蟲夏草、人參(包括西洋參等),裡面的促性腺素含量較高,對于圍青春期的孩子(6-8歲的女孩、7-10歲的男孩),容易誘發性早熟,家長不要認為這些是補品而讓孩子長期服用。
3、雞鴨等家禽的脖子和内髒
如果常吃雞鴨鵝的頸部,就成了‘促性早熟’的高危行為。特别是将脖子和内髒一起熬湯,這是因為内髒中的甲狀腺、性腺等含有激素的物質,會在熬湯的過程中慢慢析出,最後通過進餐飲食而進入人體,對于處于發育階段的兒童來說是一種潛在的‘激素’刺激。
4、反季水果
家長通過給孩子進食适當的水果從而補充維生素等,這本來是一件好事情,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吃應季的水果。因為反季節水果幾乎都是在‘促熟劑’的幫助下才能反季或提早成熟。此類吃着‘促熟劑’長大的水果不宜給幼兒食用。”
5、油炸食品
不要讓孩子迷上此類油炸類食品,特别是炸雞、炸薯條和薯片等洋快餐,過高的熱量會在兒童體内轉變為多餘的脂肪,引發内分泌紊亂,導緻性早熟;而且食用油經反複就加熱使用後,高溫使其氧化變性,也是引發‘性早熟’的原因之一。”
6、保健品
某些标榜能讓孩子‘長高長壯’的口服液,相當部分含有激素。孩子服用後在五六歲時長得比同齡的孩子高大壯實。而等孩子進入正常發育階段時,反而不見長。因此,不能盲目在市面上給孩子購買口服補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