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青少年來說,最重要的一個時期就是青春期,這是一個人身心發展最迅速的一個時期。同時,也是很多家長們最擔心孩子的一個時期。這個時候的孩子會有自己的想法,變得叛逆,同時對性也會有好奇,這是因為兩性心理的發育,主要可以從3個方面看出。
青少年“性”萌發的三個表現
1、對性知識發生濃厚興趣
大人和社會的封閉激起他們的逆反心理,課本裡不講,自然有大量低級趣味的、甚至手抄本之類的東西找上門來,投其所好。
2、喜歡接近異性
歌德說:“哪個少年不善鐘情,哪個少女不善懷春。”
在性激素作用下青少年産生這種想往或愛慕異性的心理是合情合理的,是他們性心理發育的體現。可惜由于他們的性心理遠遠不如性生理那麼成熟,因此出現二者相差甚遠的狀況。這就造成他們不能妥善處理這一階段的心理變化,有人愛說他們最容易早戀,大喊中學生多一半都早戀了,實際上他們這時的心理狀況并非戀,而僅局限在一般的向往和愛慕,根本與戀愛無關。
3、具有性欲望和性沖動
這是由性成熟後性激素水平迅速升高所主宰的,然而,人的思維發達,有了思想,所以人的本能沖動可以受大腦的理性控制,不讓它像洪水一樣四處泛濫。
因此要承認青少年這時出現的性沖動是合理的,隻不過要引導他們正确對待和處理這些問題。既不能把性欲望和性沖動看作是思想不健康或低級下流的事,從而自責或産生内疚感;也不能讓欲望控制自己,突破性道德和性文明的約束,模仿西方的性自由和性解放,從而出現性病感染、未婚先孕等不文明的惡果,使自己的身心受到嚴重傷害。
對于青春期少年教育要避開這幾個誤區
誤區一:青少年的性教育已經夠多了。據杜蕾斯2004年全球性狀況報告顯示,我國青少年首次接受性教育的平均年齡是13.7歲,在被調查的41個國家中排倒數第七。世界衛生組織駐中國代表處發言人沃雷·羅迪亞博士告訴記者,他和北京一些大學生交談時發現,很多人在性問題上還很無知。
誤區二:性教育越早,發生性行為越早。這是很多父母不敢和孩子談性的原因之一。聯合國人口基金會駐華代表處代表希瑞·泰麗雅女士說:“并不是閉口不談性,青少年就不會發生性行為。中國和很多國家的實際情況是,未婚先孕的少女在增多,她們不是對性了解得太多,而是太少。”
誤區三:性教育就是為了避免未婚先孕。世界衛生組織駐中國代表處趙鵬飛教授說,對青少年性教育不能隻局限于避免婚前性行為上,要擴大到預防艾滋病及其他性傳播疾病的範圍。據統計,截止到1999年9月,我國艾滋病和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病例為1.5萬,其中58%為20—29歲的年輕人。而在青少年性教育開展得比較好的國家,這一比率則明顯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