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網
高爾基曾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那麼,大學生每天花多長時間用于閱讀?最喜歡讀什麼類型的書?近日,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圍繞大學生讀書話題,對全國864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近五成學生每天讀書不足半小時,超四成學生每月讀書不足一本,小說、名著、傳記最受學生歡迎,近六成學生對自己讀書的情況不滿意。
大學生每天平均讀書時間比例。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華錫 制圖
近五成每天讀書不足半小時,超四成每月讀書不足一本
“我挺喜歡讀書的,但每天上完課之後還要參加各類社團活動,回到宿舍就已經晚上了,隻能臨睡前花個十幾分鐘把喜歡看的書翻閱一下。”河北科技師範學院學生高帥告訴記者,自己在社團中擔任負責人,課餘時間都用來開會、寫策劃、排練節目等,分給讀書的時間也逐步變少。
和高帥一樣讀書時間較少的大學生不在少數,根據中國青年網記者調查顯示,46.3%的受訪學生平均每天讀書時間不足30分鐘,每天花費30分鐘到1個小時、1個小時以上時間讀書的學生分别占33.91%、19.79%。在讀書數量上,44.91%的受訪學生平均每月讀書不到一本,另有43.17%和11.92%的學生分别平均每月讀書1-3本和3本以上。
“每周最少都會讀一本書,如果有些書的内容比較晦澀,就會再讀一遍。”對于河北大學曆史專業學生趙世介來說,讀書在大學不僅是主業,讀的數量也越來越多。他表示,自己所學的曆史專業是一門需要大量文化基礎的學科,不斷地閱讀才能學習到更多的内容,“讀的書越來越多,也更加感歎中華文化的悠久,真是古人誠不欺我也!”
大學生每月平均讀書數量比例。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華錫 制圖
小說、名著、傳記受歡迎
在本次調查中,82.64%的受訪學生表示自己喜歡讀書。那麼,大學生對什麼類型的書最感興趣呢?調查顯示,通俗小說類最受歡迎,占受訪學生的61.46%,其次選擇文學名著類和人物傳記類,分别為55.67%和36.57%。
東北大學學生李陽是一名狂熱的科幻小說迷,他最喜歡的作家是劉慈欣。他告訴記者,自己的理想就是成為一名像劉慈欣老師那樣的作家,長時間的閱讀積累就是為了創作而做準備,“動筆之後才發現寫書和看書有很大的不同,之後會再繼續多讀書,向優秀的作家學習!”
“俗話說‘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可以了解曆史中偉人的重大決策和事件。”這就是江南大學學生馬博喜歡讀曆史人物傳記的原因,相比于虛構的小說、故事,真實的人和事讓他覺得自己所讀的書,就是在描述自己身邊活生生的例子。
大學生喜歡書籍類型比例。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華錫 制圖
近六成對自己讀書情況不滿意
在此次調查中,蘭州大學學生王一博面對自己讀書情況滿意度時,選擇了“十分不滿意”。他認為,雖然自己讀的書也并不少,但總是不能像身邊的人一樣對名人名言張口即來,關于書裡的内容也總是很難發表出自己的見解,“覺得自己讀得還是太淺了,讀完就扔到一邊,沒有記錄也沒有思考。”
調查顯示,有44.1%的受訪學生對自己讀書情況不太滿意,36.69%的受訪學生基本滿意,認為非常不滿意和非常滿意的分别為13.19%和6.02%。
“讀得太片面,專業之外的書閱讀還不夠。”這是華南農業大學學生王紅對自己讀書情況的評價。她讀的書基本都是學術性書籍,主要為了滿足課程學習的需要。她告訴記者,自己每次去圖書館總是直奔需要類型的書架,對其他類型的書一直沒有很深的了解,前段時間偶然看到舍友借閱的漫畫,發現其他類型的書也十分有趣。
大學生讀書情況滿意度比例。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華錫 制圖
高校教師建議:避免急功近利、盲目從衆,讀書要有選擇
武漢輕工大學土木工程與建築學院團委書記徐偉琦認為,大學生讀書應該當成一種知識的積累,而并非急功近利、盲目從衆的形式,良好的閱讀效果是要經曆長遠發展慢慢體現的。他建議,大學生在閱讀時,要帶着問題去學,學習過程還要帶着審視的眼光,具有挑戰權威的勇氣,在閱讀中解決自己的困惑從而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
華北理工大學團委老師劉潇潇認為,大學生讀書要學會選書,選書要把握好“兩個懂得”,一是要懂得選類型,二是要懂得選書目。選書要明确自己的目标,為了汲取知識、學習技能還是情感疏導,根據自己不同的需求選擇不同類型的書;定好類型後,通過看标題、看目錄、看作者、看書評等方式,了解比較究竟要看哪一本或哪幾本書。(應受訪者要求,除教師外,文中受訪者均為化名)
(原題為:《大學生讀書調查:近五成每天讀書不足半小時,小說最受歡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