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宥坐》:孔子觀于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孔子問于守廟者曰:“此為何器?”守廟者曰:“此蓋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聞宥坐之器者,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孔子顧謂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滿而覆,虛而欹。孔子喟然而歎曰:“籲!惡有滿而不覆者哉!”
子路曰:“敢問持滿有道乎?”孔子曰:“聰明聖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撫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此所謂挹而損之之道也。”
譯文:孔子到魯桓公的廟中去參觀,在廟中見到一種傾斜易覆的器具。孔子問看守廟宇的人:“這是什麼器具?”守廟的人回答說:“這大概是放在座位右邊,來警戒人們的器具。”
孔子說:“我聽說這放在座位右邊,來警戒人們的器具,空着時就會傾斜,裝一半水就會端正,裝滿水了就會傾覆。”孔子回頭對學生說:“往裡面灌水吧!”他的學生往欹器裡注水,水至欹器一半時,欹器是正的;當水注滿欹器時,欹器會傾覆,欹器在空着的時候是傾斜的。孔子感慨地說:“唉,哪裡會有裝滿了水而不傾覆的器皿呢!”
子路說:“請問有保持滿的方法嗎?”孔子回答:“聰明睿智的人,用愚笨純樸來保守成業;功蓋天下的人,用謙讓來保守成業;勇力震世的人,用怯懦來保守成業;富有四海的人,用謙卑來保守成業。這就是損之又損之道。”
孔子在日常生活中勤于觀察,并善于總結出人生哲理。廟裡的宥坐之器,當不裝水的時候,它是傾斜的;水裝到一半的時候,它是端正的;水裝滿的時候,它就傾覆了。孔子從中體悟出滿招損、謙受益的道理。
不可否認,人世間充滿了紛争,什麼都想得到,可能換來一場空。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學會做減法,保持心靈的平和與甯靜,這樣才是幸福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