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ssci教育期刊投稿經驗
ssci教育期刊投稿經驗
更新时间:2024-11-15 06:27:27

引子

這位博士生是一個在國外普通大學念書的博士生,也就是俗話所說的海歸。一聽留學生談SSCI,可能有的人會立馬覺得在國外念書發SSCI是一件很簡單的事,發是理所當然的,不發是不正常的。這些人可能經常聽見那些已經發了SSCI的人留學生眯着小眼睛很不屑的哼哼:切,不就是發SSCI麼,很簡單哪!說這些話的人一般有兩種情況1、他發的SSCI很爛。2、他在拿你解悶兒。

他曾經在剛開始讀博士的時候很認真地問過兩位恩師,博士論文在三星的SSCI期刊上的難度有多大(這裡三星指的是Keele排名,期刊排名很多難免有差異,這裡隻是說個大概,沒必要計較太深)兩位恩師的回答都是:很不容易。

據說國外經濟類的博士生最終能在SSCI期刊上面(不論什麼檔次的SSCI)發表文章的比率不到10%。所以請廣大的經濟博士生同袍們看這篇文章時一定要記住這一點:無論在國内還是國外,發好的SSCI都不是一件輕松的事。

ssci教育期刊投稿經驗(一位博士生在國外SSCI期刊上發文章的經驗)1

SCI/SSCI翻譯潤色大小修、論文發表咨詢與指導

有人可能說,你在這兒嘚不嘚的介紹經驗說明你發了很多SSCI了呗?其實并不是這樣。我的經驗主要來源于我的恩師們,我的同事,同門師兄師姐和我自己。筆者的兩位恩師都是教授,都在世界五大經濟期刊發表過不同數量的文章。我剛才為了寫這篇文章特地看了一眼其中一位恩師單在AER就發過不下五篇。師兄即将發一篇ECONOMETRICA,師姐也在好的期刊上發表了一些文章。我是算做同門中比較一般的,但即使如此,筆者也給一個三星的SSCI期刊當過審稿人,而且很幸運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的第一篇論文已經在一個SSCI的期刊上發表(據說五年平均的影響因子是1.7左右,實際上說實話我也不知道影響因子怎麼算的,隻知道越高代表越好),第二篇文章正在遞交中。寫以上這段文字的目的是為了說明一件事,本文雖然沒辦法保證你看過了以後就一定能馬上在SSCI上發表,但如果你看進去的話,可能會對經濟類的博士的研究和發表論文方面有一些正面的幫助。

閑言少叙,書規正文。

2導師篇

可能在看到上段的文字以後,一些會産生這樣一個感覺:你和你師兄師姐的文章會發表的原因是因為你的導師好吧。事實上筆者很認同這一點,可以說如果我沒有遇到兩位恩師,我的博士經曆可能會完全不同。

但是請諸位不要誤解,我說導師好會使文章發表的幾率大一些,并不是簡單的因為你把導師的名字放在你論文上來震懾審稿人(事實上編輯們的心理素質是很好的,而作者和審稿人也是雙盲),而是由于好的導師會教給你很多有用的東西。

我不知道廣大經濟博士同袍們多久見導師一次面,我三年裡是平均一周見一次的。當然見導師不是為了讨論哪家館子的水煮魚味道正宗(這個可以留到課後讨論),勤見導師的一大好處是你總會有壓力,這種壓力會不斷推動你在下次見導師前準備好向導師提新的問題,問題解決了你的進步就會快一些。導師關鍵在一個“導”字上面,導不是說幫你研究,而是解決你不懂的問題,當你走偏的時候導師要幫你扶正方向。

舉個例子,做實證的時候用哪一種計量模型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比如如果觀測值不獨立就需要用Cluster來校正OLS的标準誤,如果是面闆數據就要考慮是用random effect 還是fixed effect, 如果因變量有上下限就要考慮用Tobit模型,如果因變量離散且大于三個值就不能用logit 和probit而可以考慮用multinomial,如果觀測值很少很少可以試一下非參檢驗等等。這時候導師的幾句話就能使剛入門的博士生避免走很多的彎路。

當然這裡有一個大前提,那就是導師必須明白你提出問題的答案,或者至少能告訴你在哪裡可以找到答案。我建議各位博士生一定要最大程度的争取與導師見面的機會。當然,你可能會問假如你的導師對你的研究漠不關心或者非常的忙根本沒空理你怎麼辦呢?沒關系,你還有另外一個導師——文獻。

3立題篇

研究的課題應該怎麼找呢?先說兩種錯誤的方式。

首先一個錯誤的方式是抱着頭自己想,頭發都想掉了最後發現自己想出的問題爺爺輩兒的人都研究過了。說句實話,任何一個領域發展到今天,凡是你抱着頭能想出來的經濟問題基本上都能被前人研究了。第二個錯誤就是總想找一個很大的課題研究,整天琢磨着我要是能把股價預測出來就好了,這樣我買股票就發了财了,問他怎麼研究,除了甩别人聽不懂的名詞以外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其實博士生要找研究課題最主要的方式是讀文獻。前人的研究是你的基礎,你必須站在這些巨人的肩膀上才能走的更遠一些。前人的研究是A,你的研究是B,B是從A得來的,沒有A你不可能一下子蹦到B。

文獻怎麼讀?這其實是我剛讀博士的時候問得最多的問題。問導師,導師反問我:你讀文獻的目的是什麼?一開始我覺得這是一句廢話,讀文獻不就是看看前人研究什麼了麼?後來才慢慢的理解了導師的深意。目的是一個很需要明确的東西,比如在最開始找研究課題的時候,讀文獻的目的一是看看前人的研究究竟包含哪些方面有沒有什麼漏洞,這時候就不用精讀所有的文章,隻要把一個領域的經典文章細讀一下,其它的擴展了解個大概就可以了。

導師讓我最初的做法是用文字寫下每一篇文章的研究課題是什麼,創新的地方在哪裡,結論是什麼,漏洞在哪。其實這裡面前三部分都還好說,最令我為難的是找出漏洞在哪。我讀碩士研究生的時候有一門課叫做'批判性思維',練的就是這個,最開始應用起來也不是很容易,不過後來越來越順利了,後來才知道導師其實是在訓練我把自己擺在審稿人的角度來看文章。

幾周下來,腦子中對自己要研究的領域的研究成果已經差不多了解了,對這個領域中很熱但是還沒有解決的問題也了解個大概,這時候再找研究的課題就會簡單很多。當然,找課題并不是讀文獻的唯一目的,有時候你不知道寫作的框架,有時候你不知道數據應該用哪種計量模型分析,有時你不知道理論模型的假設,甚至有時候你不知道表格的格式,這些你都可以從文獻中找到,而這些時候由于你的目的不同,讀文獻側重的方面也不同。

4論文篇

衆所周知,發表SSCI一定要用英文寫作。一些人說,自己發表不了好的SSCI是由于英語不好的緣故,如果英語是母語的話我肯定能發SSCI。如果有人問我對這番言論的意見,說實話我也不知道英語是不是你發不出SSCI的主要原因。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最簡單的方法是拿你的一篇得意之作(哪怕花錢)找人翻譯一下,然後投一下好的SSCI就一目了然了,如果投中了的話說明英語是你的問題,如果投不中的話說明你的問題就不僅僅在英語上。

有人問我英語不好怎麼辦?練啊!要麼你就找個英語好的翻譯當你的第二作者吧。我在這裡要說的寫論文,主要不是英語方面,而是你論文的角度,換句話說,就是你論文的賣點在哪裡。就好比一個商人兜售自己的商品,角度對一篇論文來說至關重要。

比如實證研究中很有可能你搜集的數據給你帶來的結果五花八門,甚至與你期望的相反。這個時候你文章中下結論的時候就要分外小心,找到一個有意思的角度然後看看數據是否符合。舉個例子,我師弟的一篇文章的原假設是:人們對不确定風險下的樂透的期望值與上一輪樂透的結果正相關,說白了就是你看到了别人中獎了以後就會覺得自己買的中獎幾率會大一些。結果他的數據結果卻正好和他的假設相反,人們對不确定風險下的樂透的期望值與上一輪樂透的結果負相關!師弟一開始就慌了,頭發都開叉了。不過幾次見導師以後,他最終在導師的幫助下找到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角度,用'賭徒謬誤'解釋了他所發現的現象。

所以說,沒有爛數據,隻要你選對了一個角度,小心地得出結論,你的論文就很有可能增色不少,當然,你的數據一定要符合你選的角度,你不能明明數據不支持,你非要牽強的編一個故事,這樣做唬外行可以,内行一眼就看穿了。

5潤色篇

終于在無數次撞牆打滾兒揪頭發以後,論文完成了!那麼是不是可以遞交了呢?當然還不可以,首先找一個機構把你的論文變成工作論文(working paper),這樣做的一個目的是為了防止學術不端的人剽竊你的成果,或者很巧有人研究的與你撞車了,還有一個目的是讓别人能讀到或者引用你的文章。

在變成工作論文以後,你要把你的論文發給你認為是這個領域的專家,資深的學者。發的目的不是讓别人贊揚你的論文如何如何的好,而是讓他們給你的論文挑毛病。同時,你要抓住一切機會去各種相關會議去演講(present)你的論文,學術演講(presentation)的目的一個是為了讓大家記住你,再一個是為了讓你的聽衆挑你論文的毛病。

有的人做學術演講的時候生怕别人挑毛病,覺得很沒面子,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的。為什麼呢?因為在你把論文遞交給SSCI的期刊以後期刊編輯會找一到三個審稿人,這些審稿人會給你的文章大挑特挑毛病。如果毛病太多的話,編輯拒稿是一定的。與其如此,不如在審稿人看你文章之前就盡量把你論文中存在的問題,能修改的修改,不能修改的至少要用語言防禦一下,而修改和防禦的過程就是你文章潤色的過程。當潤色接近了尾聲,準備投稿吧。

6投稿篇

向SSCI期刊投稿大多是在網上就可以完成的,投稿的時候一般要寫一封covering letter,wrod文檔一頁就行,簡單的說一下你希望貴期刊發表你的文章。投稿結果的可能性從好到壞分幾個等級:

第一個等級期刊直接邀你寫稿,寫完後發表。不過這種情形是可遇不可求的,Junior擁有這樣的機會不大。

第二個等級是你向SSCI期刊投稿,期刊回複不需要修改就直接發表。這一般發生在letter類期刊,要麼接受,要麼拒絕。

第三個等級是你向SSCI期刊投稿,期刊回複需要修改重新遞交,這個叫做R&R(revise and resubmit),修改重新遞交以後期刊發表。這個是發表成功可能性最大的結果。

第四個等級同樣是R&R,但是重新遞交以後被拒。

第五個等級是遞稿後發給審稿人,經審稿後被拒。

最後一個等級是不發給審稿人,編輯直接拒。你千萬不要以為最後一個等級發生的概率很低,事實上如果你給一些非常好的期刊投稿,編輯是很有可能直接把你的文章否掉的,否掉的原因五花八門,可能是該期刊類似的文章太多了,可能是你寫的文章的結論不是非常有趣等等等等。如果非要說直接拒絕有什麼好處的話,唯一的好處就是處理的時間快,不會耽誤你很長的時間。

假如你通過了編輯這一關,那麼無論發表與否,至少你能有機會獲得審稿人的意見了。當然,獲得的審稿意見可能是2個'差評',在這種情況下編輯會禮貌的通知你另投别家吧(其實就是拒絕的意思),對于審稿人的意見你要認真讀的,因為SSCI期刊的審稿人一般都是你論文領域的行家,給出的意見多少會有些建設性意義。如果兩個審稿人都是'好評',或者兩個審稿人意見一好一壞,但是編輯這個時候認為可以再給你一次機會的話,那麼恭喜你,你獲得了修改重新遞交的機會了!

R&R(也就是修改重新遞交)意味着什麼呢?這意味着你在該期刊發表的概率大大的上升了。但是請諸君注意不要慶祝的太早,香槟什麼的就不要準備了,概率大大上升并不代表着一定會最終發表,獲得R&R最終被拒的情況也不在少數。

審稿人和編輯提出的問題可能是非常難改動的,在這種情況下,一定要認真的讀審稿意見的每一個字,推敲如何在重新遞交了以後能使審稿人和編輯滿意。修改之後要附上一個文字說明,羅列清楚針對審稿人和編輯的每一條意見你是如何做相應修改的。

有人可能問,審稿人的每一條意見都要修改嗎?答案應該肯定的,筆者隻見過兩位恩師中的一位有一次說審稿人的幾條意見不好,因此他決定不改,我當時覺得老頭子太狠了,後來那篇文章後來也發表了。而筆者和筆者的師兄姐們均未敢做出這種大膽的行為(當然,有膽兒大的同事這樣做不過後來被拒了)。因此筆者認為做為Junior還是按照意見改動的好。修改完成以後就重新遞交吧,這時候唯一能做的事就是聽天由命,假如幾周後你收到一封通知你你的文章被該期刊發表的郵件,恭喜你!大功告成了!此時你的pose應該是頭微仰呈45度角,眼角濕潤,如果嘴裡能叨念出一句座右銘什麼的就完美了......

7尾聲

寫的很長,情節也不夠跌宕起伏,相信能看到這裡的人不會很多,不過假如有一個搞學術的新人在看到我的這篇文章有一些啟示的話,也算是筆者沒有白寫。

筆者曾見過很多學術上的牛人,有的太牛了甚至可以被稱之為犇人。與之聊天,發現牛人最大的特點一是基本功特别紮實,二是思維特别活躍。說實話搞好學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真正成為大牛天分的确是需要一些的,但是就在SSCI發表這一個小的方面來看,即使是一個悟性不是很高的人,假如他專心學術堅持不懈,除非永遠不嘗試,否則發表隻是一個時間的問題。

隻是很可惜,專心學術堅持不懈這八個字說來簡單,做到卻并不容易。尤其對像與我一樣的junior們來說,整天捧着文獻讀,坐在電腦前面踏踏實實寫論文着實是需要一些毅力。無論如何,年輕是劣勢,同樣也是資本,正如我的恩師對我說的那樣:你還年輕,假如你從現在開始一直專注一個領域,總有一天,你會在這個領域有所作為。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