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球飛舞的乒乓江湖,技宗與器宗交相輝映,各領風騷數十年。技宗們更信奉“莫向外求”,而技宗們則更崇尚“善假于物”。但是技宗與器宗的界限并不是泾渭分明的,随着國際乒聯的規則不斷更新改變,以及乒乓球打法的不斷發展演化,球員們在充實完善着自身技戰術的同時,也在不斷地調整手中的乒器,以達到“人拍合一”的境界。
數年前由馬龍引起的“兩面狂”風潮,曆經這幾年的實戰考驗,已成星火燎原之勢,從搭配内置纖維底闆到内置外置通吃,正反兩面粘套的風頭一時無兩。然而話說回來,有句魯迅先生沒說過但是某位器宗大佬肯定說過的老話:“适合專業選手的器材,不一定适合業餘選手”
原因何在?我不禁想起在古希臘德爾菲神廟門楣上镌刻的那句神谕——“人啊!認識你自己。”當然咱們國家的先賢也說過類似的話:“人貴有自知之明”。但就我個人而言,我最喜歡的是另一個說法:“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大道至簡,很多道理是相通的。
面對茫茫多浩如煙海的乒乓球器材,很多球友可能會感到無所适從、難以抉擇,但隻要記住一句我多年燒拍領悟的口訣,你就可以在器材問題上少走許多彎路。這句千金不換的口訣隻有4個字——“以人為本”。
再回到之前的問題,專業選手甚至國手的器材為什麼不一定适合業餘選手?那咱們換個角度想一想就明白了,你訓練的時間、強度和專業選手一樣嗎?技術水平一樣嗎?發力水準能一樣嗎?對于絕大多數的業餘愛好者而言,答案是顯而易見的。稚童掄大錘,往往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甚至可能還會砸到自己的腳。
所以,以人為本,放在乒器江湖裡,就是以人為主,器材為輔。老話說得好:“寶劍贈英雄,紅粉送佳人。”給自己挑選乒器,先得對自己有一個比較準确的認識,才不會挑花眼睛,才能找到那把和你相得益彰的趁手乒器。
前面BALABALA講的這些都是虛無缥缈的“道”,接下來可以講一些具體的“術”了。認識自己,我們可以從技術能力、打法風格、經濟實力和明星效應這幾個方面來進行考量。
第一個方面,挑選乒器要與自己的技術水平相符合。器材都是為人所用的,能把自己的技術水平完全發揮出來的器材才是好器材。那麼,如何判斷器材是否與自己的技術水平相符合呢?器宗們的回答往往是:“打透”。打得透的拍子,就是你符合你當前技術水平的拍子。
那什麼又叫做“打透”呢?高手們往往會用一個詞來解釋:“吃住球。”但是吃球的感覺比較主觀,往往是因人而異的,手感好的選手會覺得吃球的感覺更深更細膩,而手感一般的選手可能會覺得吃球感比較玄乎。所以,對于一般的業餘愛好者,我個人建議以是近台小力量攻球否能夠借到底闆的力,聽到底闆清脆的“啪啪啪”(想歪的童鞋請自行面壁)聲音作為打透底闆的判斷依據,會相對好掌握一些。
打透器材,是為了确定你的技術水平是否達到了駕馭手中乒器的下限,跨過了使用的門檻。既然有下限,那麼就會有上限,也就是器宗們常說的“天花闆”。如何判斷自己摸到了器材的“天花闆”呢?一般來說,自己主動發力暴沖,當球的質量達到一個頂峰,而再繼續加力時球的質量卻沒有随之增加,就可以認為達到了乒器的天花闆。而這種時候就需要對手中的乒器進行升級了。
歸結起來,當你的技術水平既能夠打透一塊乒器卻又尚未超出它的天花闆,隻要在這下限與上限的區間裡,那麼這塊拍子就是适合自己的。乒乓球技術水平的提高,遵循着從“慢而無錯”到“快而對”的客觀規律,那麼挑選乒器也是相同的道理——從出球速度慢且容錯率高的底闆逐步換到出球速度快且特長突出的底闆,大體是不會錯的。
第二個方面,挑選乒器要與自己的打法風格相符合。那麼就要明确自己打球的風格,或者對于打法尚未定型的球友們來說就是自己想要變成的打球風格。如何确定風格?從以下這幾個方面來予以界定:首先從握拍的方式來區分,是直闆還是橫闆?然後從得分方式來區分,是進攻型打法(主動得分)還是防守型打法(被動得分)?最後從器材來區分,是反膠打法還是顆粒打法?
從上述3個層面進行逐一對标,就能大概地定位自己的打法風格。比如:馬龍是橫闆進攻型兩面反膠打法、劉國梁是直闆進攻型正手正膠反手反膠打法、侯英超是橫闆防守型正手反膠反手生膠打法等等,球友們可以舉一反三,自行對号入座。
當然,經過這麼多年的大浪淘沙,在專業領域裡,橫闆進攻型兩面反膠打法已經占據了絕對的多數,而這個打法又可以進一步細分為快攻結合弧圈打法和弧圈結合快攻打法,兩者之間的界限并不十分明顯,隻是看處理球的方式是以快攻為主還是與弧圈球為主。
确定了自己打法風格之後,就可以參照對應打法球星的乒器配置,再結合自身情況适當降檔搭配器材,至少可以保證大方向不會錯。當然,這就涉及到問題的第三個方面了。
第三個方面,挑選乒器要與自己的經濟實力相符合。總體而言,乒乓球是一項比較省錢的運動。當然其中也有一些比如特制底闆、特供套膠、收藏品之類的特例存在,但這些都不在本文讨論的範疇。盡管現在國家經濟發展了,球友們口袋裡也算寬裕,但是大家的錢都不是大風吹來的,燒器材還是要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量力而為。
接着前面的話頭,所謂結合自身情況降檔搭配器材,其實我們之前很多文章裡已經提到過了。我在這裡就以馬龍使用的紅雙喜W968底闆為例,與其為相同或相似結構的的底闆就有狂飙龍5/狂飙龍5X、博芳碳B2/博芳碳B2X、勁極5/勁極5X等。這些都是不同價位、針對相同風格卻不同技術水平的人群,實際上也為球友們鋪設了一條完整的器材升級路線。
器宗們都知道,一塊底闆的結構決定了它的基礎性能,同結構或者相似結構的底闆,基礎性能曲線或者說底闆風格基本上是一緻的。同結構的底闆不管選材再如何精細,制闆工藝和膠水等細節再如何調教,性能的上下限差距或許不小,但是味道始終還會是那個味道。
然後關于明星效應,其實也就是看信仰與錢包哪個在球友們心中的地位更高了。
最後總而言之,挑選器材的基石就是“以人為本”。當初發明DIY球拍的人,他的初衷也是為了讓球拍适應不同的技術水平、打法風格,而不是讓人去适應不同的球拍。抓住了這個點,相信大家都能在乒器的海洋裡找到屬于自己的神兵利器。
運營人員:楓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