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隻是一小盆土壤,卻是人類太空農業知識的一大飛躍:科學家首次在宇航員取回的月球土壤中成功培育出植物。美國航天局(NASA)表示,這項研究對長期的人類深空探索目标至關重要,可能為宇航員開發食物來源。
據法新社5月13日報道,這項突破性的實驗成果報告發表在最新一期英國《生物學通訊》(Communications Biology)雜志上,給研究人員帶來了希望,即有朝一日有可能直接在月球上種植植物。
科學家利用月壤種植出來的拟南芥
這将節省未來太空任務的大量費用,促進更長時間和更遠的旅行。美國航天局(NASA)局長比爾·納爾遜(Bill Nelson)說:“這項研究對NASA的長期人類探索目标至關重要。”“我們需要利用在月球和火星上發現的資源,為未來在深空生活和操作的宇航員開發食物來源。”
路透社援引該試驗的主要研究人員、美國佛羅裡達大學植物學家安娜-莉薩·保羅(Anna-Lisa Paul)的話說,看到月壤中長出綠芽,讓人“難以置信”。這些月壤由美國“阿波羅”11号、12号和17号飛船的宇航員在1969年至1972年期間從月球帶回。
宇航員從月球帶回土壤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把12個頂針大小的培養皿中各放入1克月壤,用水和營養液浸濕,然後在每克月壤中放入幾顆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種子。拟南芥是芥菜的近親,常用于太空實驗,因為這種植物很容易生長,其遺傳密碼和對惡劣環境的反應為科學家所了解,已經得到了廣泛研究。
拟南芥是芥菜的近親,常用于太空實驗
科學家把培養皿放在室溫約23℃的實驗室裡,并用發出粉色光的LED燈照射培養皿。作為對比,研究人員還用地球火山灰培育拟南芥,火山灰礦物質構成與顆粒大小類似月壤。
結果是:兩天後,包括月壤樣本在内的所有種子都發芽了,生長初期外表沒有差别。生長約七天後,研究人員在每個培養皿中隻保留一棵植株,去掉其餘植株。
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操作月壤
研究人員觀察試驗中的植株
但在那之後,差異開始顯現:月壤樣本中的植物生長較慢、個頭較小,根部發育遲緩,更容易出現與壓力相關的特征,如葉子較小、呈不健康的深紅黑色。
在植株長到20天時,研究人員摘取葉子做基因分析。分析表明,月壤培育出的植物與那些生長在惡劣環境中的植物反應相似,比如鹽分過高的土壤或重金屬,其基因活性顯示出遭到外界壓力的特征。
月壤培育出的拟南芥明顯發育不佳
事實上,這是一項醞釀已久的實驗,研究人員15年前就開始申請用月壤樣本做栽培植物實驗,共申請了3次,終于在18個月前獲得批準。“阿波羅”登月計劃期間,六名宇航員帶回了382公斤月球岩石和土壤。由于大部分從月球帶回的物質仍被嚴密保存,研究人員此前隻能使用地球火山灰制成的模拟月球土進行實驗。
盡管拟南芥在月壤中發育不佳,但研究人員認為它們能長出來已經很了不起。
研究人員希望進一步研究植物與月壤的相互作用
這項試驗的另一名主要研究人員、園藝科學教授羅布·費爾(Rob Ferl)說,在月壤中種出植物意味着有可能到月球上種植物,利用它們“種出食物、清潔空氣、循環用水”,正如植物在地球上發揮的作用一樣。他補充說,同樣重要的是要證明月球土壤對陸地生命無害,而且陸地生命可以自我生存。
關于這個話題還有很多需要研究的地方。研究人員希望進一步研究植物與月壤的相互作用,以便最有效地利用月壤,為探索月球提供支持。
未來,科學家們想要了解如何才能使月球和火星這種環境變得更加宜居。植物可以幫助人類建立前哨基地,正如2015年好萊塢電影《火星救援》(The Martian)中描述的那樣,一名宇航員在紅色星球上種植土豆。NASA的探月項目“阿爾忒彌斯計劃”設想人類在未來幾年重返月球表面。
南都記者 史明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