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頻選自微信公号:Boyagzz 《課本裡的古詩詞》
由中國詩詞大會命題專家 謝琰 主講
謝琰
謝琰
文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古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中央電視台“中國詩詞大會”命題組專家。長期從事古詩詞研究與教學工作,“新派唱詩”發起人。主講的《課本裡的古詩詞100首》音頻圖文請關注boyagzz
啟蒙階|《春曉》
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講孟浩然的《春曉》這首詩。我估計大家還不認字的時候就會背了,“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小孩還調皮,愛改這個詩,我記得我小時候就改過這個詩,“春眠不覺曉,處處蚊子咬。點上電蚊香,不知死多少。”
所以這詩大家背得太熟了,還愛改它,背着改着就審美疲勞了,就不知道這個詩到底寫的什麼内容呢?有什麼好讓它這麼著名呢?今天,咱們就把這個審美疲勞給它剝開,認認真真再把這首小詩好好讀一遍。
一、孟浩然雨夜後醒來
最先想到的是什麼
咱們從第一句開始,“春眠不覺曉”,告訴你,我呀睡得好,睡到自然醒,春天的時候容易春困,不知不覺之中就到了早晨。咱們現在可沒有這個福氣,動不動被鬧鐘給交醒的,被外面的汽笛聲給吵醒的,爸爸媽媽喊,快呀起床了遲到了,很難不知不覺醒來。
那醒來之後呢?聽到的聲音是如此的美妙,“處處聞啼鳥”。
1
“處處”用得好
大家要注意,這個“處處”寫得特别好,什麼叫處處?剛醒的時候,意識還比較模糊,稀裡糊塗地聽到外面好象有鳥聲,但是鳥在哪呢?在屋檐上?在樹上?在房頂上?窗口?外面亭子裡?外面地上?可能到處都有,所以這個“處處”很傳神,就寫出了剛醒的孟浩然,在聽到外面的那個啼鳥聲音的時候模模糊糊的狀态。注意這一句可以說是反過來又把第一句那種“不覺曉”的味道寫得更加具體生動了。
好了,我們想一想我們剛起床的時候會想到什麼,哎呦,是不是遲到了,哎呦,是不是作業沒做完,咱們都太忙。孟浩然是一個隐士,隐居的人,不出來做官,家裡有田有地,所以他醒來的時候,腦子中閃過的第一個念頭跟咱們不一樣,閃過什麼念頭?
其實下面就要寫,他最關心的是什麼東西,“夜來風雨聲”,難道他想關心的就是風聲雨聲嗎?醒來的時候忽然想到昨天晚上又刮風又下雨,沒必要回憶這些東西呀,那謎底在哪?所以這首詩前面三句都是在鋪墊,謎底在最後一句,“花落知多少”。
2
一個憐花惜春的人
為什麼要想起昨夜的風聲雨聲?原來孟浩然關心的是他院子裡的花,是不是在風中雨中已然凋落了?花落意味着什麼?咱們看“花落”跟“春眠”那個春字,題部裡那個春曉那個春字是連在一起的,“花落”意味着春天就這麼不知不覺地走了。
所以你看這首詩,它寫的是一個隐士,很閑适,活得很自在的一個人,他對自然的變化特别敏感,對于春天那種生命的熱愛特别的濃烈。我熱愛的春天難道就在這一夜之間就離我而去了嗎?一個閑适的人,一個敏感的人,一個愛美的人,他是如何去憐惜春天的離去。
二、李清照雨夜後醒來
關心的又是什麼
好,那麼詩人都是很敏感的,咱不妨再對比另外一首詩,就是李清照這位著名的女詞人寫的一首叫《如夢令》,怎麼寫的呢?“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首詞寫得更複雜一點。她說昨天晚上雨疏風驟,既然有昨夜,那就意味着她跟孟浩然一樣已然醒來了,在回憶昨天晚上的風聲雨聲。
這個時候李清照還很年輕,愛喝酒也愛吟詩做賦,喝酒之後“濃睡不消殘酒”,第二天早晨起來還是有點兒暈暈乎乎的,跟那個孟浩然春困醒來之後那個暈暈乎乎狀态差不多。但是這時候李清照她旁邊有人,誰呢?她的丫鬟,“試問卷簾人”,她問這個丫鬟,趕緊幫我看一看,昨晚那場風雨有沒有把我的海棠花給損害了。
這個丫鬟就出去看,回來以後告訴這個李清照說,沒事,海棠還是那樣,依舊。李清照急了就跟孟浩然一樣,他們兩個都很敏感。孟浩然沒有人跟他對比,但是李清照這兒有一個特别好的對比,就是這個丫鬟這個卷簾人她太粗心了,這時候李清照就說,你這個傻丫頭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雖然綠的還是綠,紅的還是紅,但是已然不是昨天盛開的豐盛狀态的那個海棠了,已然是葉子肥大,但是花要凋零了。
所以這首詩仍然是在寫春天不知不覺在一夜之中經過風雨就這麼走了,一個敏感的詩人對于春天即将離去的一種憐惜。
所以《如夢令》和《春曉》其實都是古代詩詞作品中寫春天離去舍不得的那種感情,寫得非常傳神、非常細膩。
三、思考一下
既然《春曉》這首詩的主題是寫春天要離開了舍不得這種情感,那麼我們再看《春曉》這個題目是不是恰當的?春曉就是春天的早晨,難道說寫那麼多就為寫一個平平淡淡的春天的早晨嗎?有沒有更合适的題目放到這個詩上?大家可以想一下,甚至可以去查一查。小朋友要寫春天的作文,也可以從孟浩然、李清照着眼的事物來啟發自己喲。
以上文章轉載自boyagz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