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作為太陽系中目前唯一存在生命形态且擁有高級智慧文明的星球,擁有舒适的自然環境、适宜的大氣層和磁場條件、液态水資源等多種适合碳基生命存在的因素,人們因此也自然地将這些條件作為探索地外生命形式存在的基本遵循。截至目前,科學家們已經在太陽系外發現了數千顆“超級地球”,但是由于觀測和分析技術的限制,我們并沒有在這些星球上發現存在生命的任何證據。
長期以來,無數科學家圍繞地球生命的起源問題,一直進行着各方面的研究和論證,雖然研究的領域和方向有所不同,但最終都将地球生命起源于簡單的氨基酸作為基礎和孕育生命的“搖籃”。而至于早期地球上的氨基酸分子是如何來的,從目前看,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是來自地球本身,另外一種則是來自宇宙空間。
随着科學家們對星際空間開展深空探測的逐步深入,同時加上對墜落到地球上的諸多隕石的深入研究,發現在星際空間中飄蕩或者墜落到地球上的一些隕石碎片中,含有與地球上生命體所擁有的氨基酸基本一樣的有機物分子。而這些氨基酸是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蛋白質又是構成生命體、決定是否具有生物活性的重要标志,因此,這些陸續的發現,為地球生命起源于宇宙深空這種觀點,提供了越來越大的可能性。
這不,近日,日本文部科學省向外界透露,日本于2014年發射的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号”,從“龍宮”小行星上帶回的沙土樣本中,被檢測出含有20多種氨基酸物質,這一發現讓科學家們感到非常震驚和欣喜,或許這一結果,能夠極大有利于論證地球的生命起源物質,将來自太空。
“隼鳥2号”是世界上第一顆專門對小行星開展取樣并帶回地球分析的探測器,在發射之後,曆經4年左右的時間抵達小行星-“龍宮”,并附着在小行星表面開始取樣。在取樣時,通過向“龍宮”表面發射一顆金屬彈,在小行星表面形成了一個寬10米左右的撞擊坑,随後用特殊的儀器收集了一些激起的物質,并密封保存在回收艙中。
最終于2020年12月,探測器的回收艙與主體分離,裝有小行星樣本的回收艙墜落到澳大利亞南部的伍麥拉火箭試驗場。隼鳥2号在扔下樣本以後,繼續向着一個新的小行星目标行進,預計在2031年前後抵達。
此後,科學家們圍繞采集回來的樣本,開展了一系列的分析測試工作。繼今年2月,科學家發現樣本中含有與CI群碳質球粒隕石高度相似的物質結構以後,6月6日,科學家們通過深入的分析,發現樣本中含有異亮氨酸、缬氨酸、甘氨酸和谷氨酸等20多種與生命活動密切相關的氨基酸。
以往對墜落到地球上的隕石監測分析,發現含有氨基酸的事實,并不能完全證明這些氨基酸一定來自太空,因為這些隕石在墜落地面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與地球的大氣層、土壤或者岩石等接觸,因此不能排除本來就存在地球上的氨基酸,在隕石墜落中和墜落後混入的可能性。
而這一次日本隼鳥2号帶回的樣本,從取樣後一直到墜落地球,是完全密封的,而且在化驗分析時,也在不與外界空氣接觸的非暴露環境中開展的,所以能夠最大程度地确保樣本的“原真性”。因此,這一發現,很多科學家認為,将大大提升隕石為地球生命的誕生創造契機的可能性,并且首次證實太空中存在着可以成為生命基礎的物質,這對于我們進一步加深對地球乃至宇宙生命起源的理解,提供了可靠的素材和依據。
從越來越多的宇宙深空中的天體上發現氨基酸這種“生命元素”結果來看,氨基酸在宇宙中或許并不特殊,分布或許非常廣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宇宙中本來就含有支撐生命誕生的基礎原材料,它們每時每刻都依托着小行星、彗星這樣的天體,在太空中遊蕩,在特殊的情況下,将這些氨基酸物質播撒到行星上,如果行星上擁有适合碳基生命體形成的各種要素條件,那麼生命之花就可能在這顆行星上誕生并“開枝散葉”。
地球上的生命,極有可能就是以這種方式拉開了帷幕。而宇宙這麼宏大和廣袤,與地球類似的星球将會非常多,如果上述生命誕生的方式成立的話,那麼宇宙中将會有非常多的星球,誕生出生命形态來,隻不過以我們現有的技術手段還無法探測到而已。
從目前來看,我們人類對生命誕生的認知還處于非常初級的階段,從氨基酸到組合成蛋白質分子這一進程很好理解,也相對容易,但是從蛋白質分子如何組合成具有生命活性的細胞?細胞生命活性的“激發點”是怎麼形成的?到目前為止還是一個謎,生命的神奇和偉大,有待于科學家們通過進一步地深入研究去加以破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