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突然高原反應怎麼回事
突然高原反應怎麼回事
更新时间:2024-09-28 18:17:13

突然高原反應怎麼回事(高原反應是怎麼回事)1



高原反應(high altitude reaction),亦稱高原病、高山病,嚴格說是高原病的一種分型。是人體急速進入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暴露于低壓低氧環境後産生的各種不适,是高原地區獨有的常見病。常見的症狀有頭痛,失眠,食欲減退,疲倦,呼吸困難等。頭痛是最常見的症狀,常為前額和雙颞部跳痛,夜間或早晨起床時疼痛加重。肺通氣增加如用口呼吸,輕度活動等可使頭痛減輕。高原病根據發病急緩分為急性、慢性兩大類,再根據低氧突出損害的器官系統進行臨床分型。


高原反應的發病率與上山速度、海拔高度、居住時間以及體質等有關。一般來講,平原人快速進入海拔3000m以上高原時,50%~75%的人出現高原反應,但經3~10天的習服後症狀逐漸消失。本病的發生老年人低于青年人,女性低于男性;高原反應的發生率與男性的體重指數呈正相關,與女性的體重指數無關,說明肥胖男性易感性大。

突然高原反應怎麼回事(高原反應是怎麼回事)2

臨床表現

高原适應不全的速度和程度決定高原病發生的急緩和臨床表現。急性高原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分為3種類型,即急性高原反應、高原肺水腫、高原腦水腫。彼此可互相交叉或并存。慢性高原病(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又稱Monge病,較少見。主要發生在久居高原或少數世居海拔4000m以上的人。有慢性高原反應、高原紅細胞增多症、高原血壓改變和高原心髒病4種臨床類型。急、慢性高原反應是急、慢性高原病的最輕型。

1.急性高原反應(acute high-altitude reaction)

很常見。未适應者一天内進入高原地區後6~24小時發病,出現雙額部疼痛、心悸、胸悶、氣短、厭食、惡心和嘔吐等。中樞神經系統症狀與飲酒過量時表現相似。有些病例出現口唇和甲床發绀。通常在高原停留24~48小時後症狀緩解,數天後症狀消失。少數可發展成高原肺水腫和(或)高原腦水腫。

(1)由平原快速進入海拔3000m以上高原,或由高原進入海拔更高地區,在數小時或1~3天内發病。

(2)有下列表現之一或一種以上者應考慮本病:①有頭痛、頭昏、惡心嘔吐、心慌氣短、胸悶胸痛、失眠、嗜睡、食欲減退、腹脹、手足發麻等症狀,經檢查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釋者。評價症狀的程度主要依據頭痛及(或)嘔吐的程度(輕、中、重度),并結合其他症狀。②休息時僅表現輕度症狀如心慌、氣短、胸悶、胸痛等,但活動後症狀特别顯著者。③有下列體征者,如脈搏顯著增快、血壓輕度或中度升高(也有偏低),口唇及(或)手指發绀,眼睑或面部水腫等。

(3)經吸氧,或适應1~2周,或轉入低處後上述症狀或體征明顯減輕或消失者。

2.慢性高原反應(chrollic high altitude reaction)

是急性高原反應持續3個月以上症狀不消失者,表現頭痛、頭暈、失眠、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心悸、氣短、食欲減退、消化不良、手足麻木和顔面水腫,有時發生心律失常或短暫性昏厥。

檢查

1.接觸高原的狀況:初次進入高原或回到平原居住一段時間後重返高原,或從高原至另一更高處。

2.發病地區的海拔高度。

3.從進入高原到發病經曆的時間。

4.發病有無明顯的誘因,如登高速度過急、體力活動過大、寒冷或氣候改變、饑餓、疲勞、失眠、暈車、情緒緊張、上呼吸道感染等因素。

5.病後有無經吸氧或轉往低處(3000m以下)病情自然好轉史。

6.進入高原前或發病前有無類似症狀發作。

7.血液學檢查:急性高原病患者可有輕度白細胞數增多;慢性者紅細胞計數超過7.0×1012/L,血紅蛋白濃度超過180g/L,血細胞比容超過60%。

8.心電圖檢查:慢性高原心髒病患者表現電軸右偏、肺型P波、右心室肥大勞損、T波倒置和(或)右束支阻滞。


1.急性高原反應

急性高原反應進入海拔3千米以上時,第1~2日症狀最明顯,後漸減輕,大多6~7日基本消失,少數可持續存在。主要表現為頭痛、記憶與思維能力減退及失眠、多夢等。呼吸深、頻率增加、心動過速。部分患者有發绀、血壓升高。

2.慢性高原反應急性高原反應持續3個月以上症狀仍然持續存在,可有心悸、氣短、食欲減退、消化不良、手足麻木、顔面水腫,有時發生心律失常或短暫性昏厥。

鑒别診斷

高原反應主要與病毒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等相鑒别。流感常有咽喉痛,打噴嚏,鼻塞,流涕,發熱,頭痛,以及全身肌肉痛。高原反應一般不發燒,無上呼吸道其他症狀,無肌肉痛。此外,暈車、急性胃腸炎、飲酒過量,劇烈運動,脫水可導緻嚴重頭痛,惡心,嘔吐,尿少等類似高原反應的症狀,應進行鑒别。

治療

1.急性高原反應

(1)休息 一旦考慮急性高原反應,症狀未改善前,應終止攀登,卧床休息和補充液體。輕症者可不予處理,一般經适應1~2周症狀自行消失。

(2)氧療 經鼻管或面罩吸氧(1~2L/min)後,幾乎全部病例症狀緩解。

(3)藥物治療 頭痛者應用阿司匹林、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或普魯氯哌嗪;惡心嘔吐時,肌注丙氯拉嗪(或甲哌氯丙嗪);反應較重者酌情選用鎮痛、鎮靜、止吐等藥物對症治療,如去痛片、地西泮、甲氧氯普胺等。頭痛及嘔吐還可用“氨撲苯”及“消嘔甯”,後者主要作用于嘔吐中樞而對其他區域無抑制作用。嚴重病例,口服地塞米松或地塞米松和乙酰唑胺聯合應用。

(4)宜地治療 症狀不緩解甚至惡化者,應盡快将患者轉送到海拔較低的地區,即使海拔高度下降300m,症狀也會明顯改善

突然高原反應怎麼回事(高原反應是怎麼回事)3

2. 慢性高原反應

(1)宜地治療 在可能情況下,應轉送到海平面地區居住。

(2)氧療 重症者夜間給予低流量吸氧(1~2L/min)能緩解症狀。可予間斷或持續吸氧,不主張長時間吸氧,因有礙機體對低氧環境習服。必要時可用輕緩利尿劑如醋氮酰胺或用氨茶堿口服等治療。

(3)藥物 乙酞唑胺或酯酸甲經孕酮,能改善氧飽和度。

(4)靜脈放血 靜脈放血可作為臨時治療措施。

治療基本原則是早期診斷,避免發展為嚴重高原病。輕型患者無特殊治療,多數人在12~36小時内獲得充分适應後,症狀自然減輕或消失。

突然高原反應怎麼回事(高原反應是怎麼回事)4

進入高山前應對心理和體質進行适應性鍛煉,如有條件最好在低壓艙内進行間斷性低氧刺激與習服鍛煉,使機體能夠對于由平原轉到高原缺氧環境有某種程度的生理調整。目前認為除了對低氧特别易感者外,階梯式上山是預防急性高原病的最穩妥、最安全的方法。專家建議,初入高山者如需進4000m以上高原時,一般應在2500~3000m處停留2~3天,然後每天上升的速度不宜超過600~900m。到達高原後,頭兩天避免飲酒和服用鎮靜催眠藥,避免重體力活動,輕度活動可促使習服。避免寒冷防凍,注意保溫,主張多用高碳水化合物飲食。避免煙酒和服用鎮靜催眠藥,保證供給充分液體。上山前使用乙酰唑胺,地塞米松,刺五加,複方黨參,舒必利等藥對預防和減輕急性高原病的症狀可能有效。有器質性疾病、嚴重神經衰弱或呼吸道感染患者,不宜進入高原地區。


急性高原反應經及時診斷和積極治療,一般預後良好。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智取生辰綱概括300字
智取生辰綱概括300字
智取生辰綱概括300字?楊志為保生辰綱順利押送,一路急行,防範甚嚴,導緻随行押送人員苦不堪言,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智取生辰綱概括300字?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智取生辰綱概括300字楊志為保生辰綱順利押送,一路急行,防範甚嚴...
2024-09-28
兩個字詩意古風名字
兩個字詩意古風名字
兩個字詩意古風名字?暮雪青箋,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兩個字詩意古風名字?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兩個字詩意古風名字暮雪青箋臨風檸溪朱砂柒墨涼曦初塵兮心婉安酒笙秇淰清酒清歡晴栀北辰花祭涼薄℃鸢語沫栀°花姬以陌上卿獨酌鶴歸妙臾臨淵箫...
2024-09-28
沙寶亮演技好
沙寶亮演技好
文/好飯娛樂(ID:Haofunyule)上個月1号,由費振翔執導,潘粵明、張雨绮、姜超領銜主演的探險懸疑網劇《龍嶺迷窟》在騰訊視頻播出後,以其精良的制作、恰當的選角引來“鬼吹燈迷”們熱烈的追捧。最終,該劇以豆瓣8.3分超越此前靳東等主演的...
2024-09-28
nba太陽隊主教練現在是誰
nba太陽隊主教練現在是誰
虎撲6月4日訊據NBA記者PeterVecsey報道,太陽聘請前NBA球員史蒂夫-布雷克加入主教練蒙蒂-威廉姆斯的助教團隊,同時被聘請的還有前鹈鹕助教RandyAyers。布雷克在2003年選秀次輪第9順位被奇才選中,在聯盟征戰13個賽季之...
2024-09-28
海底最深處出現了神秘的生物
海底最深處出現了神秘的生物
你知道嗎?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表面70%都被海洋覆蓋,地球上約有94%的生物生活在水下,作為地球的“主人”,我們人類的數量在所有生物面前堪稱微乎其微,事實上人類對廣闊海洋的了解程度少之又少,甚至還未超過5%,這猶如浩瀚的宇宙般,還有太多的秘...
2024-09-28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