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全景展現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最新成果的法治題材劇《底線》,10月11日晚迎來會員收官。該劇自9月19日登陸湖南衛視、芒果TV、愛奇藝以來,收視一路領跑。從其在多個社交平台“組團霸榜”的約520個熱搜話題來看,專業性與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的兼容,讓其化身為一堂時代感交融煙火氣的“全民普法公開課”。
《底線》由最高人民法院全程指導拍攝,将新時代人民法院、人民法官形象充分融入作品之中。該劇不以傳統法治劇擅長的推理懸疑、善惡交鋒取勝,區别于展示激烈對抗的美式律政劇和講述大善大惡的日式律政劇,“找到了一條符合中國觀衆審美習慣、思維習慣的講述模式的中國特色新型法治劇路線。”
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藝術評論專業委員會主任盛伯骥表示,《底線》更新了人民大衆對于司法機關的認知,“是司法制度普及與教育的重大轉折點,也是近年來我國司法題材作品創新的最大亮點。”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研究員冷凇認為,《底線》用生動的影視語言建構了“法官視角”“案情視角”和“受衆視角”,用影視藝術對當代法治建設進行描摹和傳播,有助于在社會中建立人民的法治信仰。
《底線》圍繞一宗宗涉及社會民生的新型矛盾和典型案件,在充分體現新時代司法工作者一心為民、與時俱進的過程中,也用一場場跌宕起伏的調解、扣人心弦的庭審,打開當代中國的民生圖譜。
#遇到職場性騷擾維權有多難#、#底線揭露性騷擾案件中的偏見#、#蔡文靜對校園霸淩說不#、#靳東底線說出了打工人的心酸#、#底線鋼琴明星訴訟案#、#底線還兩元地鐵票這段哭死#、#底線父母離婚官司孩子沒人要#、#王秀竹談家庭教育尺度#、#底線年輕人整頓職場名場面#、#底線道出娛樂圈亂象#、#底線裡的原生家庭#……從熱搜話題的現實多元性來看,《底線》堪稱“社會的萬花筒”,有機囊括了當今大衆關切的諸多議題,總有一幕讓人忍不住“狠狠共情”。
更為重要的是,作品用一場場公平正義的判決,弘揚真善美,鞭撻假惡醜,用司法的力量給人民群衆送上可信可感的勇氣和希望。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稱,《底線》的創作努力做到深度聚焦百姓生活,用心甄選與人民群衆生活息息相關的案件作為創作基底,以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完善故事邏輯結構和描寫法治建設的真實生态,情節富有張力、人物形象飽滿,能夠有效“帶入、代入”觀衆并且形成最大限度的共情共鳴共振。
《底線》充分尊重藝術規律,用真實不做作的人情味和煙火氣,有效疏解了嚴肅題材容易帶來的距離感、沉重感和疲憊感,拉近了司法工作和普通大衆的心理距離。
在《底線》亮相之前,許多觀衆最好奇的一點莫過于,它将呈現怎樣的人民法官形象?從整體質感來看,人民法官既有身為知識精英的“智識之美”,也有如普通大衆一般的煩惱、無奈、困頓與迷茫。不過,這個自帶正義感的群體總能用睿智的思想、獨到的洞察穿透迷霧,而後以堅定的表達輸出内心的思辨與呐喊,傳遞撫慰人心的正能量。
與此同時,《底線》還塑造了一個既嚴肅又活潑的職場生态。劇中的基層法官們帶着超高情商和老百姓溝通,說人話、接地氣、辦實事,幽默感滿點。同事之間志同道合又免不了“鬥嘴”“拆台”的歡樂戲碼,也成為作品一大亮點。
如何做好正向價值題材的創作?北京電影學院當代藝術研究院執行院長馮放表示,在《底線》中看到了方向,保證專業、深入生活、藝術再構,并肯定了潇湘電影集團主流内容生産在湖南廣電生态中的意義。
據悉,由潇湘電影集團出品,以全國政法英模周春梅為原型進行創作的電影《中國法官》也将于不久後在湖南開機。該片将延續《底線》的創作經驗,講好中國法治故事,傳播好中國法治聲音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楊文傑
編輯/弓立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