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三分造,七分管”。管理是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主要有7項技術措施:除草松土、擴穴培蔸、抗旱保濕、林地施肥、合理套種、病蟲防治、引蜂授粉。
除草松土、擴穴培蔸
農諺“冬挖金、夏挖銀”、 “油茶不刈草、一世枯到老”也說明夏、冬季節墾複除草重要性,它可以有效促進幼林生長。造林後的頭兩年,每年的春末夏初(5~6月份)和秋季(8~9月份)各中耕除草1次,特别注意:油茶苗四周20cm以内,隻能松碎表土,不能翻動根部土壤。靠近油茶苗的雜草用手拔除,以免松動或損傷根系,并結合培蔸,将草皮土覆蓋在幼苗蔸部。中耕除草做到不傷根,不露根,不傷皮,不傷枝,蔸邊淺、冠外深,當年宜淺,逐年加深。
抗旱保濕“七月幹球、八月幹油”。說明了油茶在7月果實膨脹、8月油分轉換期,對水分的需求量很大。據觀測,油茶旱季噴灌,可降低落果13%,每畝年均産茶果比對照增産51.11%。因此加強水分管理是油茶豐産豐收的關鍵技術措施之一。主要有以下2點:
一是覆蓋:用稻草覆蓋在苗木基部,即可抑制雜草生長,也可使地表溫度降低1~2度,土壤含水量增加1~3%。覆蓋時間:在春撫進入伏天前進行。
二是林地灌溉:主要在7~9月油茶果實生長的高峰期,加強灌溉,可以有效的起到減少落果,提高出油率的效果。
林地施肥油茶幼林期主要以營養生長為主,施肥是增強樹勢,維持豐産能力的必要措施之一,主要以氮肥為主,配合磷鉀肥。
施肥量:定植當年通常可以不施肥,第二年3月份新梢萌動前半月左右施入速效氮肥,50~100g/株,11月上旬則以土雜肥或糞肥作為越冬肥,每株5~10kg/株,随着樹體的增長,每年的施肥量逐年遞增。
施肥方法:主要是溝施,在樹冠投影外沿挖深20~30cm環狀或平行溝,将肥料均勻埋入土中,用土蓋好填平。特别強調一點施肥的深度,很多地方都是施在土表,這樣反而是給地上的雜草施肥。試驗表明,施肥深度在20cm時,油茶的吸收根系在土層中占了35~40%之間,平均畝産比對照增長30.6%。
合理套種主要目的是培育保護油茶幼林,促進土壤微生物活動和有機質分解, 增強土壤的保水、保肥和抗旱能力;其次才是抓早期收益,因此,間作時要注意主次目的關系。在油茶幼樹周圍50cm以内不能套種作物,以免影響油茶正常生長。間種作物種類的選擇,以不與油茶争光、争肥、争水為原則,同時還要求适應性強,耐酸、耐瘠、耐旱等;并且不會給油茶幼林帶來病蟲害。套種模式有油糧模式、油藥模式、油油模式、油肥模式等,如春季作物有馬鈴薯,夏季作物有黃豆、花生,冬季有油菜、豌豆、蠶豆等,作物采收後應将作物稭稈及時壓青。
病蟲防治
以物理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平時要注重預防,改善林間環境條件,保持林分及樹體内通風透光,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提高油茶林的抗病蟲能力。
一是加強管理,改善環境。油茶炭疽病、煙煤病、軟腐病在雨多、濕潤季節發生嚴重,象甲蟲多栖息于密林。因此,應創造一個有利于油茶生長發育的環境條件,在抓好土壤管理和改造林相、樹體的同時,還要改善林地衛生環境,對于炭疽病嚴重且曆年發病株以及駐莖蟲危害的枝條,要砍除燒毀。油茶尺蠖以蛹,象甲蟲以幼蟲在土表越冬,冬季要深挖。施肥要注意用量搭配,過多施氮肥易感病,适量搭配磷、鉀肥以提高樹體抗性。
二是保護利用天敵,進行生物防治。如保護和培育黑緣瓢蟲、大紅瓢蟲等天敵,能有效抑制介殼蟲的繁衍。利用寄生蜂、寄生蠅、菌類、鳥類、雞等可防治油茶尺蠖。
三是及時防治。對炭疽病要清除病源,冬季墾複、深挖、并燒毀帶病的枝、葉、蕾芽和果實。對帶菌傳播的象甲、金花蟲等害蟲,在發生前期和中期用生物農藥進行防治。
引蜂授粉油茶自花授花座果率不高,主要還是異花授粉,靠昆蟲傳粉授粉。經營戶前期要注意創造良好的自然環境,引誘土蜂在油茶林地裡生存活動,傳粉授粉。
來源:綠色985、江西農村廣播“惠農直播室”,講解專家:江西省林業科技推廣總站、教授級高工 陳亞立。雲衆地服務宗旨:科普種植技術知識,解決農民種植的難題。更多種植技術知識,歡迎關注【雲衆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