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嗎?
美國31年前發起了一場戰争,投入150萬兵力,獲得了最終勝利,但最大赢家卻是中國。
這場戰争不僅“幫助”中國實現了迅速崛起,還讓我們得以逃過一劫。
那麼,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場戰争?
又為何說,最大的赢家會是中國呢?
海灣戰争其實在提到“美國”、“31年前”以及“戰争”等字眼時,已經有熟悉戰争史的朋友猜到了,這場戰争就是發生在1991年的海灣戰争。這場戰争還要從中東地區持續多年的内亂開始說起。
中東地區擁有全球接近65%儲量的石油,是名副其實的“富得流油”。
然而在二戰結束後,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和地區都已經迎來了和平,但在中東卻依然炮火不斷,前前後後發生了好幾次中東戰争,堪稱是“世界火藥桶”。
除了最不容忽視的四個産油大國,沙特、阿聯酋、伊拉克以及伊朗之外,還有一個面積極小的國家也卷入其中,這個國家就是科威特。
它面積雖小,卻有着非常獨特的地理位置,光是海岸線就比伊拉克的長4倍,又占到了世界儲油量的10%。而它的南邊是波斯灣,其他三面又分别與沙特、伊拉克以及伊朗包圍,科威特的小而富有,讓整個國家都陷入了岌岌可危的處境之中。
尤其是伊拉克,早就看科威特不順眼了。之前,伊拉克為了赢下與伊朗之間的戰争,曾向中東地區的其他國家大量借錢,而科威特财大氣粗,一口氣借給伊拉克140億美元。
在兩伊戰争結束後,元氣大傷的伊拉克想賴賬,就聲稱這場戰争是他們為了整個阿拉伯人打的,這是為整個阿拉伯流血,所以各國應該減免他們的貸款才是。但中東地區的阿拉伯國家根本不接受他們的理由,也不願意減免他們的貸款。
伊拉克想要退而求其次,大家商量一下,降低原油出口量,提高油價,這樣他們就能以此多賺些錢來還款了。但是這個做法于他們有利,卻會讓其他國家吃虧,那些國家哪裡肯答應。
這些請求都遭到了拒絕,伊拉克有些惱羞成怒,就将矛頭對準了“債主”。
其中,又以科威特最能帶頭,于是伊拉克就準備拿科威特來立威,集結14個師10萬餘人,于1990年8月2日進攻科威特,就此引發了海灣危機。
當時的伊拉克号稱“世界第四軍事強國”,擁有超過百萬的總兵力,還有各種坦克裝甲車和飛機部隊,能适應多種作戰環境。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科威特國土面積僅有1.78萬平方公裡,軍隊也隻有疏于訓練的兩萬人,與伊拉克比拼簡直就像以卵擊石,完全不是對手。
在發兵的當天下午2點半,伊軍便已攻占了埃米爾王宮,控制了科威特城。整個戰鬥僅僅持續了10個小時,科威特就已經淪陷了。
不過伊拉克也沒有高興太久,當天下午聯合國安理會就以14票對0票通過了要求伊拉克無條件撤軍的決議,然而伊拉克根本不把聯合國看在眼裡,拒絕執行決議。
見狀,早就迫不及待的美國決定出手了。
震撼世界在發兵伊拉克之前,美國已經很久沒有親自出手了,上次發兵的地區還是越南。可能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伊拉克漸漸低估了美國的作戰能力。
事實上,有些低估美國,也不隻是伊拉克。
中國從始至終都在反對伊拉克出兵侵略的舉動,并呼籲通過和平手段解決争端。不過當伊拉克占領了科威特,美國又宣布要參戰時,中國從當時各方面綜合考慮,普遍認為伊拉克的軍隊更占優勢。
一方面原因是美軍在海灣地區沒有可靠的戰略支撐點。
而另一方面伊拉克的軍隊卻有着國家做後盾,而且兵強馬壯,早就對這一仗嚴陣以待。伊軍的主陣地背後,伊軍部署好了龐大的裝甲預備隊,做好了将美軍趕下海的充分準備。
當時很多國家都覺得,如果伊拉克軍隊采取“持久戰”和“消耗戰”的方式,至少能在科威特堅守一年之久。
但是現實中的海灣戰争進程,卻将戰前的所有預測都打破,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
為了能光明正大地打響此戰,美國實現做的努力也不少。上次發兵其他國家,讓不少美國人生出了“越戰綜合征”,很害怕再次陷入一場持續很長時間的戰争。
所以,當時在任的布什總統緊急召開會議,先在出兵伊拉克一事上取得比較一緻的觀點,随後初步制定了一個“沙漠盾牌”行動計劃,行動總指揮由鮑威爾擔任。
接下來,美國又派人前往中東地區,與沙特的國王進行協商,又是指出沙特所面臨的危險處境,又是強調美軍一定會在沙特危險解除後撤走,沙特國王法德赫這才同意美軍進駐沙特。
這樣一來,美軍在中東地區又有了比較可靠的戰略支撐點。
1990年8月7日,在伊拉克進攻科威特僅4天後,布什總統便正式簽署了“沙漠盾牌”行動計劃。之後,在用接近半年的時間完成快速部署階段後,這場即将震撼世界的現代戰争就此拉開序幕。
整個海灣戰争分為空襲和陸戰兩部分,而全部的重頭戲都在于空襲這一部分,以往戰争中最重要的陸戰隻不過是為了收尾。
此戰從1991年1月17日淩晨2點39分正式打響,美軍與多國盟軍先後出動了10多萬架飛機,對伊拉克的軍隊進行狂轟濫炸,光是落下去的新式制導彈就多達幾萬噸。
整個空襲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其中第一階段就是針對伊拉克戰略目标的空中打擊。在作戰開始的淩晨,9架“阿帕奇”攻擊直升機首先将矛頭對準伊拉克邊境上的兩座預警雷達站,突擊過後,要離開的防空網上就被狠狠撕開了一道缺口。
而與此同時,美軍的暑假F-117A隐形戰鬥機已經深入到了伊拉克雷達覆蓋區。
伊拉克甚至做出任何反應,就變成了瞎子,回過神時,他們已經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
叫醒中國
在開始海灣戰争之前,伊拉克已經進行了長達8年的兩伊戰争,他們的軍隊受到了高度訓練,全國防空系統高端而堅固,防空信息網絡用的還是蘇聯設備、法國技術,堪稱世界一流。
但是這樣一流的防空系統,還是沒能抵抗住美國人的隐形戰機。
美軍的部隊不光人數最多,武器裝備也是最精良精準的,伊拉克空軍指揮部和防空部、通訊部在短短幾天的時間内就被隐形戰機摧毀殆盡,之後他們的防空設備和電廠也沒了。
從1月17日開始,到2月24日結束,整個空襲過程持續了38天,最後的地面戰鬥甚至僅僅打了100個小時,伊拉克便已輸得一塌糊塗。
戰後他們統計雙方的傷亡情況,美軍與多國盟軍一共損失了378人,其中不少還是被“誤傷”的,而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伊拉克人光是在空襲中的傷亡人數就已經達到了10萬,這還不包括被俘虜的7萬人。
先不說伊拉克人此時有多麼震撼恐懼,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已經看呆了。
蘇聯一直在與美國展開軍備競賽,但在海灣戰争之後,大家也意識到蘇聯的軍事裝備已經遠遠落後美國。因此,也有些人認為,這一戰也加速了蘇聯的解體。
而遠在東方的中國也感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震撼。
中國沒有小看過美國,但朝鮮戰争和兩次邊境反擊戰勝利,的确讓中國軍隊自信滿滿。但海灣戰争卻如同當頭一棒,讓中國人再次清醒過來,也不禁産生了思考:
如果将伊拉克軍隊換成中國軍隊,結果又會怎樣呢?
在海灣戰争結束後不久,中國進行了大大小小不下數百次研讨會,大家一緻認為中國來到了一個新軍事變革時期,隻有變革才能走得更遠。
中國首先認清了中國與美國的差距,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裡,不管美國如何挑釁,中國都給出嚴重警告,但是絕不因此上當而采取冒進的方式。
美國轟炸南斯拉夫大使館,中國忍了下來。後來美軍飛機頻繁進入中國南海領空挑釁,中國還是忍耐下來,因為時機還不充分。這份清醒的認知讓中國逃過一劫,沒有被卷入不該發生的戰争之中。
與此同時,中國軍隊的變革也從轉變思想開始進行。
我們首先将二戰以來的“地面制勝”理論放到一邊,切實感受到了信息化技術的威力,不斷加大力度發展空軍與海軍,研究屬于我們自己的導彈和航母,海空聯合作戰和近海防禦作戰也成為了軍隊理論界的研究重點。
後來發生的科索沃戰争與阿富汗戰争等,也都給中國軍隊帶來了新的震撼,但是這份震撼正在随着中國的不斷崛起而變得微弱。
可以說,中國能有高速發展的今日,31年前美國打下的那場勝仗“功不可沒”。
不過這31年間,不光是中國在進步,美國也沒有停下發展的步伐,如今他們的綜合實力依然走在我們前面。居安而思危,無論何時,我們都不能放松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