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看着廢棄材料
變成漂亮且有用的筐子,
心裡會生長出濃濃的自豪和成就感。”
暑假期間,
蘇州一名10歲的小學生
江夏予遠離城市,
回到安徽黃山小縣城的爺爺家,
依山傍水過上了
《桃花源記》中的理想生活,
化身“小李子柒”,
砌牆、編筐、捕魚、踩縫紉機......
在玩樂中學習手工技能,
變廢為寶,
在生活中體會勞動教育的魅力。
“爺爺奶奶老家位于安徽黃山祁門縣,是個依山傍水、山川秀麗的小縣城,每年寒暑假,我都能來這裡找到很多樂子!”
江夏予是新城花園小學4年級3班的一名小學生,每年的寒暑假,去農村體驗鄉村生活成了江夏予的必備行程。
跟着爺爺學習和水泥砌牆,收集廢料編筐,夏天下河撒網捕魚,冬天上山挖冬筍,還能跟着奶奶學習使用縫紉機制作衣服書包......鄉間地頭,都能看到一位小娃娃忙碌的身影。
鄉間的生活對于江夏予來說新鮮且快樂,跟着爺爺學習手藝活也成了他每年假期給自己定下的小目标。
收集家具、建築材料外包裝的塑料包裝袋,用特殊的設備切割,然後慢慢圍着筐底向上編織,随着包裝袋“翩翩起舞”,筐子也逐漸成型。
由于切割工具比較鋒利且複雜,需要爺爺和小江一起配合,一頭進料,一頭出料。
小江同學在爺爺的帶領下,幫助給輪子加速,提供動力,再慢慢學習上手操作。經過爺爺娴熟的動作和操作,讓原本廢棄的“垃圾”煥然一新,成了漂亮且有用的編織筐。
“在我看來,我的爺爺奶奶會用垃圾創作奇迹!”江夏予告訴看蘇州記者,在不斷地熟練編織技術中,他現在編織一個小号的筐大概需要一周的時間,在勞動的過程中,讓他心情無比舒暢快樂,所有的煩惱都被消除了。
“看着一個個‘垃圾包裝帶’變成漂亮的又有用的筐子,我從心裡生長出了濃濃的成就感,因為編織所用的原材料是廢棄的物品,再次回收利用起來,不僅能夠美化環境節約資源,對于社會也是一種貢獻。”
“我很喜歡農村,在這裡我可以體驗不一樣的事情,在親近大自然的過程中可以學到課本上無法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江夏予說到。
據了解,今年四年級的小江同學一直都是個狂熱的手工愛好者,不僅喜歡拼樂高,操作無人機,在日常生活中還很喜愛用一些廢棄材料去發明創造,他會試着用糧油桶做魚缸,設計成太陽能控制的器材。
“我是個很佛系的媽媽,對于孩子的成績沒有過高的要求。對我來說孩子成長的過程非常重要,需要讓他盡可能地去接觸可觸碰的、感興趣的、能夠打開視野的東西。”
江夏予的媽媽表示,她和小江同學的爸爸都在外企工作,平時就特别鼓勵孩子親近大自然、接觸原生态,注重孩子心理和文明素質方面的培養。
“在我們看來,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最重要的,需要給予他們正确的引導,然後尊重孩子的天性,讓他自由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