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寫了一篇如何學習古文的文章,叫《淺談文言文的學習方法:以背誦《古文觀止》為例 》,文中提到了背誦的作用。我們讀古籍時雖然不需要背誦,但是熟讀是必要的。
那麼如何熟讀古籍呢?我就以讀《論語》為例,簡單說一說讀古籍的方法。
我們都知道《論語》共有20篇,每篇有長短不一的若幹則,全書共有602則。為了減小讀書壓力,我把每天讀書的任務劃分到最小,即每天兩則,用301天讀完全書,也就是說一年之内用較小的代價便可以熟讀《論語》。
第一種方法是用歐陽修的「計字日誦」讀書法。據說歐陽修曾把《論語》和《詩經》等10部經典作為苦讀對象,他每天熟讀300字(隻多不少),前後花了三年半熟讀了10部經典的45萬多字。
這是歐陽修的定量計字讀書法,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合理的日讀字數。比如《論語》約16000字,你打算在一年内讀完,那麼每天就得限定字數。不過《論語》還是按照一則則來讀更方便一些,按照我上文說到的分為301則較為合理。
在讀《論語》這類古籍時,我曾按照楊鵬的《17天搞定GRE單詞》裡的方法制定計劃,用網絡上的表格自動生成需要熟讀和複習的進度,它符合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的規律,效果不錯。不過這個方法極為考驗一個人的毅力和耐心,沒有強大的自控力難以堅持下來。
因為用這個方法讀《論語》,需要複習已讀過的任務量巨大,對于花一年讀一本書的情況來看相當枯燥乏味。它更适合在短期内大量記憶,比如背 GRE 單詞,一見到某個單詞就馬上反應過來它的意思,相當于混眼熟馬上做判斷。
第二種方法是豐子恺的22遍讀書法,它适合像《論語》等古籍閱讀,更注重「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用豐子恺的話說:「第一天讀十遍,第二天、第三天各讀五遍,第四天讀二遍。」聽起來有點抽象,我來說說具體的做法。
先把「讀」字的繁體字拆分為四個部分,分别是左邊的言字旁和右邊士字頭為一個部分,四字為一部分,目字為一部分,剩下的八字為一部分。還是以讀《論語》為例:
第一天讀《論語》的第1-2則10遍,就寫「讀」字的言字旁和士字頭。
第二天讀第3-4則時重複第一天讀新内容10遍的做法,再讀1-2則5遍,在士字頭下方寫一個四字。
第三天讀第5-6則10遍,重複第一天的讀法,接着讀第3-4則5遍,在士字頭下方寫一個四字,讀第1-2則5遍,在四字下方寫上目字。
第四天讀第7-8則重複第一天讀法,接着讀第5-6則5遍,在士字頭下方寫一個四字;讀第3-4則5遍,在四字下方寫上目字;讀第1-2則2遍,寫下八字,即「讀」字的最後兩畫,至此第1-2則就讀完了22遍。
簡單總結如下:
第1天,1-2則,讀10遍;
第2天,3-4則,讀10遍,1-2則,5遍;
第3天,5-6則,讀10遍,1-2則,5遍;3-4則,5遍,
第4天,7-8則,讀10遍,1-2則,2遍;3-4則,5遍,5-6則,讀5遍;
以此類推……
由此看出,今天讀新的内容需要讀10遍,還要再讀昨天的5遍,前天的5遍,大前天的2遍,才能把「讀」字寫完,總共22遍,如此一來基本上就讀熟了。這時你就發現書上劃分出來的每個小單元旁邊都寫成一個個「讀」字。
這便是豐子恺的22遍讀書法,聽起來不容易做到,可是當你真正行動起來時就有一種成就感,以及每天都有一個任務促使自己認真讀書。當你把文章讀熟之後就多讀成誦,即使難讀的古籍也朗朗上口了。
不過現在已經很少有人這樣讀書了,因為大多數人都想快速讀完一本書,恨不得一天讀幾本書增加自己的閱讀量作為炫耀的資本,重讀太難做得到,更不用說一本書讀22遍了。
如果你找到了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的好書或古籍,比如《論語》,就可以嘗試用22遍讀書法一遍遍讀它,像傳教士一樣苛刻地對待自己,你一定有收獲。不止讀書,在其他難做的事情上你也有這份耐心和毅力,你做成的幾率一定比大多數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