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 4月20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谷雨節氣,這一天也将迎來聯合國第13個中文日,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攜手中文聯盟共同舉辦“國際中文日”。作為全球中文大家庭共同的節日,“國際中文日”已經連續舉辦兩年,吸引了全球150多個國家1000多萬民衆的參與。
2022年,國際中文日以“中文:共築美好未來”為主題,将舉辦線上專題主頁、“雲體驗”中國多彩文化等衆多活動。中國廣播藝術團受邀參加了此次活動,以中國節氣文化為切入點,以《萬物生長》——二十四節氣交響套曲音樂會為素材,通過中國廣播藝術團青年作曲家楊青從語言、文化、音樂等多角度對二十四節氣音樂會中的8首作品進行精彩講述,從而打造“萬物生長——聆聽時間的旋律”節氣主題系列音樂視頻。
節氣主題系列視頻将在國際中文日專題頁面進行首發,同時還将在中文聯盟官網、公衆号、官方微博及其衆多海外平台進行推廣宣傳,通過中國音樂文化精彩演繹共同助力國際中文教育和中國文化國際傳播。
海報。 主辦方供圖
由中國廣播藝術團原創出品的《萬物生長》——二十四節氣交響套曲音樂會,由中國廣播藝術團團長劉學俊策劃,中國廣播藝術團青年作曲家楊青攜手中國廣播藝術團青年導演聶芳以及中國電影樂團、中國廣播民族樂團的藝術家們共同打造,他們将二十四節氣化為音樂的語言,将時光流轉的美景化為音樂的想象,讓中西融合的方式賦予“二十四節氣”新時代的生命力。音樂會走進北京展覽館劇場、順義大劇院等演出場地,以如詩如畫的視聽效果,為觀衆帶來唯美雅緻的藝術享受。
主辦方供圖
音樂會以“跨界、融合、創新、多元”為主題定位,基于西方交響樂編制,将中國傳統民族樂器大鼓、排鼓、竹笛、唢呐、古筝、琵琶、三弦等融入,并加入電聲樂團、吟唱和古典舞蹈,且運用了特殊的物理樂器,如水樂、雨棍、風鈴和鳥哨等,巧妙地将中西方經典樂器、詩詞、繪畫等多種藝術緊密融合,打造了一台整體風格清新隽永,詩意濃濃又極具創意的音樂會。
當傳統二十四節氣遇見交響樂,時間與空間交疊,節律與樂律重合,博大精深的華夏文明凝聚于樂音,将為全世界帶來一縷古韻新風。中國廣播藝術團基于《萬物生長》——二十四節氣交響套曲音樂會版權素材,重新剪輯、制作的“萬物生長——聆聽時間的旋律”節氣主題系列音樂視頻,将通過中國音樂文化全面助力國際中文教育和中國文化國際傳播。
編輯 徐美琳
校對 劉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