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鞏悅悅 策劃整理
編者按:“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這是絕大多數小規模鄉村學校的真實寫照。過去的2021年裡,記者從沂南走到郓城,再從沾化奔赴沂源蹲點,見證了很多有情懷的教育者紮根農村,他們正努力用微光彌補差距,幫助農村孩子更好的成長。
家人閑坐,燈火可親,這是春節團聚的理想狀态。而在山東多地的小規模鄉村學校,數不盡的鄉村校長和老師正奔波在通往半山腰、偏遠農村的學生家裡,他們想利用寶貴的寒假時間,走到孩子家裡,走進孩子心裡。即日起,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青年說》欄目将陸續推出“鄉村校長/教師的寒假日記”,聚焦鄉村教師家訪的所見、所聞、所感,為農村孩子點亮夢想,為鄉村振興注入力量。
以下是淄博市沂源縣魯村中學教師陳立霞的寒假日記:
2022年2月10日,天氣晴,周四
“老師,我要好好學習”,一句話把我惹得熱淚盈眶。我能感覺到孩子說出這句話時的決心,他這是真的要改變現狀了。也許,我一下午的苦口婆心的掏心窩子的話他聽進去了,也許他感到了老師像媽媽一樣唠叨的溫暖,也許他覺得自己必須要改變了……這是我的一個學生——小凱,一個沒有媽媽的孩子,一提起他我就覺得特别心酸、可憐。
我叫陳立霞,是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魯村中學的一名老師。我從來沒想過當老師,可是研究生畢業後陰差陽錯的就這麼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曾經以為,老師這個職業太輕松了,每天就是那麼幾節課,每年教得内容都一樣,太沒挑戰性,太沒意思了。進入教師行業才讓我清醒地意識到,我的想法是多麼幼稚可笑!
教材内容每年差不多,可是卻沒法用同樣的教學方法,因為面對的是不同的孩子。就像蘇霍姆林斯基先生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提到的,教學大綱中規定了學生需要達到的最基本的知識内容,可是沒法規定每個孩子的情況;我們需要去了解每一個孩子。雖然每天就這麼幾節課,可是備課過程是複雜的,我們不僅要備教材、還需要備學情;學校還有些上課之外的工作,若是班主任每天的工作更是馬不停蹄。
在學校裡,老師就是孩子的爹就是孩子的娘,工作這幾年,是真的體會到了老師的不容易,體會到了作為老師的重任!
剛剛過去的2021年10月份,在我們校長的帶領下,我有幸去了一趟支教島,這是一個為改變鄉村教育而形成的公益組織,島主是李淑芳老師,我總是親切的叫一聲李老師,因為這趟支教島之行震撼了我的心,讓我更加堅定的将這條教育之路走下去;李老師無私的愛深深感動着我,我自願成為了支教島的一員,我要像李老師一樣做一個心中有愛的人。
在此,感謝我們校長,感謝李老師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這份神聖的職業,讓我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初心。李老師曾經說過,我們的鄉村教育需要改變,需要改變的孩子太多了,可是如果改變一名老師,就可以影響一群孩子!這句話,深深刻進我的心裡,我必須要改變,因為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在影響着孩子們,我們國家的未來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要像李老師一樣把愛傳遞下去!
從支教島回來以後,我就開始行動了:每天讀書、練鋼筆、練粉筆字、每天寫教學反思,每周寫讀後感,抽時間就找學生談心,特别是基本放棄狀态的“後進生”,放棄是因為無計可施,看着這些孩子真是痛心!我想到了李老師說的隻要心中有愛,就一定能想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我找來這些孩子,一個一個的跟她們聊天,解開他們心中的結,我驚喜地發現好幾個孩子居然在改變!有個倒數第一名的女孩跟我說:“老師,這次期末考試我一定會進步的”,不管她能不能進步,至少她覺得老師在關心她,她在努力,看着她那眉飛色舞的樣子,我辛酸地流下淚。
每一個孩子都需要關注,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座寶藏,需要老師們去一個個的挖掘。寒假我也沒閑着,讀書、練字、讀後感,我還報名家庭教育指導師,并順利通過考試。寒假還有一項重要任務:家訪。這次家訪跟以往不同,這次我是帶着沉甸甸的愛去的!是的,沉甸甸的愛!
小凱,是班上的一名男孩。曾經去家訪過一次,了解到這個孩子從來沒見過媽媽,是爺爺奶奶拉扯大,爸爸得在外面打工掙錢供一家人的開銷,爺爺奶奶年齡大了,基本沒有工作能力,所有的重擔全部壓在爸爸一個人身上;為了小凱,爸爸一直沒有再婚,十幾年了,又當爹又當娘,其中的不容易也許隻有他自己知道吧。
那次家訪回來後,我就一直在關注着這個孩子,可是各種原因也一直沒有機會去一趟;這個寒假,在學校領導的倡導下,我第一個要家訪的孩子就是小凱。還有一周左右就要開學了,我想去看看這個孩子的作業完成情況,我想跟孩子談談心,我想讓孩子感受到這份愛!
從縣城出發,驅車40多分鐘我來到了他們的村莊,比上次來的時候更加幹淨整潔,小凱和爸爸出來接的我,見面他就歡蹦亂跳的過來叫了聲老師。我特别喜歡這個孩子,雖然生活清苦還沒有媽媽,可是他永遠那麼陽光,從他的臉上看不到一絲的愁容,他對生活的積極樂觀的态度值得我學習。走進家門,老人家已經在門口等着,見了我熱情地握着我的手說:閨女凍壞了吧,快進屋暖和下,說得我心裡暖暖的。
進到沒有女主人的屋,顯得那麼冷清,心裡有說不出的滋味。
坐下後,我詢問了孩子的學習情況,了解到這個假期雖然按時完成了作業,但是很多空餘時間都用來刷手機了。如今的數字化時代,大人都手機不離手,更别說孩子了。但是我告訴他,可以休息娛樂,但是得有度,不能把大部分時間用來體驗這種“快樂”,我們得做些有意義的事情。
我跟孩子談了我的求學之路,談了我吃過的苦,談了人生的不容易,談了現實的殘酷,談了學習的重要性.....我發現他的眼圈一直都是紅的,也不說話,眼睛就這麼直直地看着我。他的奶奶說,小凱怎麼跟傻了一樣也不說話,而我知道孩子把我的話聽進去了,他在為我剛才的話感動着。
看着他這樣,我的眼淚也在眼裡打轉,沒媽媽的孩子太可憐了。也許他從來都渴望一份媽媽的唠叨,像我今天下午跟他唠叨了一下午一樣。對于有些孩子厭煩的媽媽的唠叨,對于小凱來說卻是一種奢望!
他的學習一般,沒有大人的監督,靠孩子自覺很難,爺爺奶奶的話分量輕。去的時候,我給孩子買了一個書包和幾本書,是科普類的書。假期裡,我讀蘇霍姆林斯基先生的《給教師的建議》中的一篇文章提到: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最好的智育手段就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并不是隻有語文課需要讀書,任何一門學科都需要讀相關的書籍,這樣才能開闊思路,讓智慧力活躍。
我給小凱帶的這幾本書就是想要告訴他,以後得多讀書,讀書可以改變他現在的狀态。并告訴他如何選擇要讀的書,并教給他如何做學習計劃,他聽得那麼認真。
臨走的時候,我看到他的學習桌還是小學生用的那種,上面雜亂的堆着幾本書,就在堂屋裡,學習環境也不好,我默默的在心裡記着:我要想辦法給孩子弄一張适合他的學習桌。他送了我好遠,我問他:“想媽媽嗎?”問了我又後悔,惹他傷心,他說:“想,給媽媽上墳的時候更難受。”說着眼淚就流了下來。而我,終于也繃不住了,眼淚刷就下來了。
我特别想給孩子一個擁抱,告訴他老師就是媽媽。可是,我還是轉過頭去了,不想讓孩子看到我的淚。
我問:“聽了老師的話,有沒有想法?”
他眼圈紅紅地盯着遠處說:“我要好好學習。”
這短短幾個字,孩子是下了多麼大的決心!
我含着淚趁機說:“一定要通過努力學習去改變命運,過去我們無法改變,但是未來就把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隻要自己決心要改變,想要學習,老師一定全力以赴幫你,我們一起加油!”
返程的路上,滿腦子都是孩子那張稚嫩的臉,那雙渴望的眼睛,今天的家訪,我收獲了滿滿的感動!這個寒假,心中灑滿陽光!相信明天會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