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鲟魚]:尹文端公,自誇治鲟鳇最佳,然煨之太熟,頗嫌重濁。惟在蘇州唐氏,吃炒蝗魚片甚佳。其法切片油炮,加酒、秋油滾三十次,下寸再滾起鍋,加作料,重用瓜、姜、蔥花。又一法,将魚白水煮十滾,去大骨,肉切小方塊,取明骨切小方塊;雞湯去沫,先煨明骨八分熟,下酒、秋油,再下魚肉,煨二分爛起鍋,加蔥、椒,韭,重用姜汁一大杯。
淸 袁枚《随園食單》江鮮單
袁枚在江鮮單載有鲟鳇魚,有人說這是二種魚,南長江産的為鲟,北邊黑龍江産的叫鳇。實際鲟鳇一家,鲟魚鳇魚都隸屬于硬骨魚綱、輻鳍亞綱、硬鱗總目、鲟形目。是一種大型洄遊性魚類,每年須溯河洄遊産卵,有“海河洄遊”和“江河洄遊”兩種,一般海河洄遊為鳇,江河洄遊為鲟,鳇魚個大,鲟魚适中。鳇魚是鲟魚的一種,現僅存于中與俄的界江黑龍江之中,人們常将兩者相提并論,稱鲟鳇魚,中華鲟是鲟的一品種。鳇魚之名,據說是清末光緒年間,撫遠大都督那斌上京進貢鲟魚,慈禧太後見其體龐大,食其味美而問曰:“此為何魚?”,那斌答曰:“無名,請賜名。”慈禧太後曰:“此魚如此健碩,真乃魚中之皇,就叫‘鳇魚’吧。”
鲟魚又稱鲟龍,有水中“活化石”之稱,由于人類濫捕破壞環境,國土資源受到嚴重破壞。使長江中華鲟已步入“極危”級物種行列,被列為國家一類保護動物。但以前不是這樣的,遠了不說,記得上世紀六十年代,那時雖是計劃經濟,但在西單菜市場還見過鲟魚呢,現别說鲟魚了,就刀魚、鲥魚都是難得一見了。現在市場的鲟魚多是養殖的史氏鲟,能捕撈的僅為黑龍江的施氏鲟和達氏鳇。
鲟魚是所有魚類中營養價值最高的一種魚類,鲟魚自古就是稀罕吃食,早年間還是進貢珍品,享譽大江南北,也就是講除了當地,隻有大内皇宮裡才能吃到,民間還流傳着乾隆皇帝品嘗鲟魚賦詩賜名的典故,鲟魚也是當今國際上享有盛譽珍品,鲟魚熏制肉、鮮肉等暢銷不衰,魚籽醬素有"綠寶石"之稱供不應求。
鲟魚全身都是寶,其肉鮮嫩味美,他的軟骨和骨髓(俗稱“龍筋”)由其珍貴,有“鲨魚翅、鲟魚骨”之說。鲟的其許多髒器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本草綱目. 鳇魚》引述陳陳藏器語雲:“其肝主治惡瘡疥癬,勿以鹽炙食”,又在“鲟魚”條下引述雲:“其肉補慮益氣,強身健體,煮汁飲,治血淋;其鼻肉作脯補慮下氣;其籽如小豆,食之健美,殺腹内小蟲。還有美容的功效,長期食用可消斑去皺、平衡油脂,使面色紅潤。
鲟魚制做宰殺至為重要,先将殺後的魚在水中沖洗幹淨,然後用大概80度左右的開水,即水開始冒小泡的時候,把水舀出來用水燙一下鲟魚皮,撒一些鹽和白醋,注意千萬不要太多了,要适可而止,把鲟魚最外層沙沙的黑皮跟粘液擦掉,隻至魚身是灰白色且有花紋時,然後,再用開水燙一下整魚,這個得注意,燙不好就把魚皮都燙開花了,最好先準備個熱水盆,用手拎着魚尾在盆裡燙幾下就行了,再然後把鲟魚身上的硬鱗片兒用刀刮掉,要慢慢刮;千萬别着急啊,鲟魚宰殺燙皮退沙時要注意火侯的掌握,避免沙粒混入肉中影響質量, 接下來根據你自己的口味,看看打算怎麼吃。
鲟魚其肉鮮嫩味美,富商巨賈,均将其視為珍品。尤其是鲟魚骨和骨髓(俗稱龍筋)更為珍貴,素有"食之延年益壽、滋陰壯陽"之說。袁枚老上司尹文端公,自誇治鲟鳇最佳,但袁枚嘗後,認為煨之太熟,味道有些濃濁,把此珍物給糟蹋了,他在蘇州吃唐靜涵家的炒鲟魚片甚佳。
蘇州唐靜涵家制炒鲟魚片,是将鲟魚收拾幹淨,取肉切1厘米厚片,用鹽、蔥片、姜片、料酒腌漬片刻,姜切指甲片,蔥切象眼片,醬瓜切小片。鍋上火加油燒四成熱,下入魚片,炸至金黃撈出。鍋中留底油,下蔥、姜、醬瓜炒香,烹入料酒、醬油大燒開,改小火滾,使蔥、姜、醬瓜充分出味,再加水燒沸時,放入魚片燒片刻,調好味,用旺火把汁收濃,汁全裹在魚片上即可裝盤。此菜名為炒實為燒,蔥姜味突出,配以醬瓜風味尤佳。
鲟魚好吃,制做很重要,鲟魚肉質口感鮮、嫩、脆、滑、爽,優于龍蝦;其軟骨(鲟龍魚通體軟骨)、皮、鳍、肝、腸等至少可烹制成30餘道美味菜肴。現有的店以鲟魚十味,一鲟八吃來招攬客人。随園食單鲟魚條記載了三種技法,除尹文端公紅煨鲟魚塊,唐靜涵家炒鲟魚片外,還有一法姜汁煨鲟魚,是道半湯菜,原文是,鲟魚用白水煮十滾,去掉大骨,肉切小方塊,取明骨也切小方塊,雞湯煮開去掉浮沫,先煨明骨八分熟,下酒及醬油,再下魚肉,煨二分熟起鍋,做此菜多加蔥、椒,韭和姜汁一大杯。
具體制法是:将魚收拾幹淨去鱗、鳍、頭和尾另作他用,将蔥洗淨剖開,切成段。姜洗淨,一部分切成片,另一部分搗碎。将韭菜洗淨,切成末。鍋上火将魚用白水煮開十次,去掉大骨,把肉切成小方塊。然後取出魚的脆骨也切成小方塊,把煮魚湯去掉沫,先煨脆骨到八分熟,加酒、醬油,再下魚肉,煨二分爛起鍋,加蔥、椒、韭,再用姜汁一大杯就,出鍋時撒入韭菜末即可調味又可增色。此菜品魚白菜綠,質地鮮嫩,姜味濃郁,清香味美。
文章原創,頭條首發,部分照片,摘自網絡,
特此鳴謝,若有侵權,敬請告之,馬上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