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挖鼻孔、掏耳朵一樣,「擠痘」也是一種讓人忍不住“手欠”的清潔習慣。對着鏡子,兩根手指對準目标用力擠壓,“爆漿”的一瞬,令人無比解壓。
其實擠痘是個危險動作,除了留下痘印,還可能造成嚴重感染。
《生命時報》采訪專家,解讀一顆痘為何會擠出生命危險,并教你正确應對痘痘。
受訪專家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 馬一兵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東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趙玉昆
擠痘可能誘發敗血症近日,河南鄭州一名13歲女孩因将右前額的“痘”擠破,導緻眼眶感染和血流感染,從而誘發敗血症、金葡菌肺炎,出現胸痛、咳嗽、發熱,三天三夜不能平卧,隻能坐着。
因擠痘而導緻高燒、臉部腫脹化膿等嚴重後果的新聞并不少見,除了不了解感染原理,很多人甚至連“痘”的種類都分不清,就下手亂擠。
在臨床上,人們口中的“痘”被稱為痤瘡,可以說所有“痘”的起源都是一顆小粉刺。痤瘡主要表現為:
形成痤瘡的誘因分為:
- 毛囊口角栓堆積:遺傳因素作用下,毛囊口上皮角化過度,堵塞毛囊開口,導緻毛囊裡的分泌物出不來,形成粉刺。
- 皮脂腺分泌旺盛:皮脂過多把毛囊開口堵住,比如油性皮膚比較容易長痘;雄激素分泌過多,如多囊卵巢綜合征、熬夜、常吃高糖油膩食物、喝牛奶也會導緻。
- 痤瘡丙酸鈉杆菌感染:粉刺裡的潴留物是痤瘡丙酸杆菌最喜歡“吃”的東西,痤瘡杆菌大量繁殖,分泌很多透明質酸酶,引起發炎(發紅或有膿疱)。
與痤瘡長相類似,還有一類叫做疖腫的皮膚凸起。
痤瘡 |
疖腫 | |
性質 |
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
金黃色葡萄球菌誘發的皮膚病 |
表現 |
開放性(黑頭)/閉合性粉刺(白頭) |
局部皮膚出現小硬結,紅、腫、痛 |
部位 |
面部、頸下、後背 |
頭部、面部和軀幹上部 |
發展過程 |
本身非炎症皮損→炎性丘疹、膿疱,或結節、囊腫 |
數天後,硬結軟化,一碰就疼;中心出現黃白色膿栓,脫落後疖腫破潰,愈合 |
很多人認為擠痘誘發感染是小概率事件,因此屢次在危險邊緣“下手”。
事實上,痘痘引起嚴重感染要同時具備3個條件:
- 錯誤的擠壓方式
- 毒性較強的細菌
- 身體的免疫力差
擠壓本身就是一種錯誤的方式,也是危險動作,會造成皮膚組織毛細血管的損傷,給細菌以可乘之機。
正常情況下,面部的靜脈血向下回流進入心髒,但由于沒有靜脈瓣,當向下回流的血管不通暢或局部受擠壓時,血液可以向上逆流進入顱内。
面部被感染後,尤其是面部三角區,若随意搔抓、擠壓、挑破、熱敷及意外損傷等,就易導緻炎症迅速擴散,上行至大腦,引起顱内海綿窦血栓性靜脈炎,嚴重時可危及生命。
點擊圖片,放大查看↓
如果實在忍不住擠痘,正确做法是按照痘痘的分類應對,周圍皮膚沒有炎症反應的可以用粉刺針在凸出處點一個小口,将脂肪粒挑出來。
這樣做能控制創面的大小和位置,預防對周圍皮膚的污染。
痤瘡和毛囊炎引起的痘痘需要等炎症消退,再以粉刺針将裡面的油脂膿水清除。
7種皮膚“小包”最好别碰除了長在臉上的普通痘痘不能随便擠壓,《生命時報》結合美國《女性健康》雜志刊文,總結7種不該擠的“小包”。
内生毛發
内生毛發就是卷回毛囊内部的頭發,會出現紅色腫塊,且伴有瘙癢和發炎,擠壓會加重炎症和刺激。
唇疱疹
擠壓一處的唇疱疹很容易導緻另一處也形成唇疱疹,并使它們釋放液體,其中含有的相同病毒會使其他部位也被傳染。
粟粒疹
它是一個微小無害的囊腫,如果擠壓它會使皮膚發紅、發炎,而粟粒疹本身卻完好無損。
毛周角化症
其通常被稱為“雞皮”,這種遺傳性皮膚病是由角蛋白的堆積引起的。
角蛋白是保護皮膚、頭發和指甲免受感染和其他有害因素影響的蛋白質,堆積太多就會造成毛囊開口堵塞。擠壓會導緻皮膚發紅和留下疤痕。
粉刺
黑頭粉刺與白頭粉刺是由相同的物質組成的,即皮膚毛孔被油脂堵塞,使它呈現出黑色或褐色的顔色。擠壓它反而會使細菌深入,并對皮膚造成創傷。
囊腫型痤瘡
這類膿疱發生在皮膚深處,其伴随的炎症會阻礙愈合過程,導緻永久性疤痕。
脂肪瘤
脂肪瘤是皮膚下面的脂肪性腫塊,是一種常見的軟組織良性腫瘤,由成熟脂肪細胞構成。脂肪瘤通常無害,若體積太大,就需要手術将其切除。▲
本期編輯:張宇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