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潑水成冰”的玩法紅遍網絡,各地的小夥伴都在尋找條件試玩,玩出了很多新花樣,但可惜這種在低溫條件下潑水成冰的美麗景象隻有在北方溫度低的條件下進行,南方人就比較羨慕了,甚至有不少南方人為了這個玩法專門跑到北方去,可是去再怎麼試也達不到網絡上的效果,經過請教得知,潑的水要用熱水,嗯?難道不是冷水結冰最快嗎?為什麼是熱水?今天就給大家揭秘。
在揭秘為什麼要用熱水前,我們先要懂得“潑水成冰”的原理。
“潑水成冰”的原理
其實潑水成冰的原理和雲形成的原理類似。
雲形成的原理是海洋中的水經過太陽的蒸發變成水蒸氣,水蒸氣在在遇到冷氣流後會液化先形成小水滴之後凝結成冰晶,最後與空氣中的各種成分組合形成可見的聚合物。
同樣的道理,潑出去的水在低溫環境下凝成冰晶,再與其它成份混合,形成水霧,也就是大家看到的弧線美麗景象。有相關研究實驗證明這一點。
這個實驗的變化量為溫度,不變的是低溫的環境。
首先,把一杯30攝氏度以下的水潑向天空,并沒有産生潑水成冰的視覺效果。接着把一杯40-80度的水潑向空中,空氣中出現了一些水汽,但還是沒有潑水成冰那樣驚豔的效果。最後把100度燒開的熱水潑向空中,這時灑出去了熱水成了那完美的弧線,出現了潑水成冰那樣的驚豔效果。
之後根據高速攝像機的拍攝畫面放慢觀察和檢查水霧落到地面的環境,發現“潑水成冰”,落到地面上的是水不是冰,水在潑出去的時候會因空氣中的低溫逐漸形成冰晶,而在那麼短的時間内并不是所有的水凝結成冰,隻是凍結了一半,這也就成了水霧,之後由于地面的溫度低落到地面上的水接觸到地面後變成了冰。
那麼,究竟為什麼要用熱水呢?
“潑水成冰”為什麼要用熱水?
關于這一點,時間可以追溯到上世紀1963年。
在坦桑尼亞的一所中學裡,一群學生準備利用冰箱做冷凍食品。一位名叫埃拉斯托·姆潘巴的學生拿了一杯熱牛奶,準備把它做成冰淇淋。等他打開冰箱後,驚奇地發現,隻有自己的杯子裡變成了美味的冰淇淋,其他同學用冷水做得還沒有結冰。
于是姆潘巴把這一現象告訴了大學教授奧斯本博士。奧斯本博士對這一現象充滿好奇,并多次做了實驗,結果完全符合姆潘巴的描述。這無疑證明熱水在低溫條件下比冷水結冰更快,從那時起這種現象便廣為流傳于世界,因為是那名學生發現的這種現象,所以這種現象也被命名為姆潘巴現象。
而對于潑水成冰這一現象,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物理專家張紀準先生對這一現象有更深入的解釋。
要想冷水在空氣中瞬間結冰冷水,那麼冷水所處的環境必須在最低零下40度,高于零下30度時就很難瞬間結成冰。
整個“潑水成冰”的過程中,存在有兩個物理變化。首先水在低溫條件結冰後體積會變大,由于水的形态的改變會釋放出潛熱,潛熱是指當一個物體從一個狀态向另一個狀态改變時會吸收或釋放熱量。這種釋放的熱量是由外向内的。如果用高速攝像機拍攝水滴結冰的過程,會看見水滴先從外層結冰逐漸向内凍結。
由于熱水的熱量高于冷水,所以在零下40度條件下釋放的潛熱多于冷水,導緻水滴從外層結冰的速度也就越快。
這就是為什麼要用熱水玩的原因,這樣才能玩出相當驚豔的視覺效果。可有人說,他們根本玩不出網絡上流傳的美麗的視覺效果,接下來就教大家怎麼樣玩出驚豔地視覺效果。
怎樣把“潑水成冰”玩成驚豔地效果
首先根據原理,必須先找到一處溫度在零下40度的環境,比如12月份的東北、或者冬季的新疆,這些地方在早晨黃昏的時候溫度都會達到零下40度左右。
其次你要準備一盆熱水,要注意熱水的“新鮮”,必須是溫度在90℃以上的水,最好是燒開的開水。不能把開水拿到室外環境後,因為一些狀況而耽擱,導緻熱水的溫度降低,這樣也就造成不了那樣的視覺效果。
再而可以選擇一個光線不錯的地方,一般是在早晨日出之時或者夕陽西下之時,這時候的光暈很是炫美,加上潑水成冰,一定會得到相當好的視覺效果。
然後潑水的盆子最好帶上過濾網,這樣潑出去的水珠比較均勻,不會造成潑水成冰的現象隻有一半,這樣就好像彎彎的月亮被斬斷了一半。
另外就是潑水的姿勢,潑的時候速度盡量快一些,力量大一些,不然速度過慢可能會淋到你的臉上,注意安全,那可是熱水啊,避免燙傷。
接着就是拍照的一些事項,最好是用固定的數碼相機,抓拍的時候時機要穩、準,若是認為自己的抓拍時機不夠準,可以開啟錄像模式,事後剪輯即可
最後就是實際操作,要理論加實踐才能得到很好的效果,祝願大家能得到唯美的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