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舒服去醫院看病,很多人都會遇到被醫生要求抽血查個血常規,血常規到底能查出什麼疾病?
紅細胞及血紅蛋白相對增多,見于嚴重嘔吐、腹瀉、大量出汗、大面積燒傷、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尿崩症等。
紅細胞及血紅蛋白病理性減少,這個地球人都知道,見于各種貧血。
白細胞增多呢?很多朋友也知道,就是感染了。但是也有例外,妊娠後期及分娩時、劇烈運動或勞動後、飽餐或淋浴後等,白細胞中的中性粒細胞可暫時性升高。
具體而言,中性粒細胞病理性升高呢?首當其沖的就是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膿性球菌感染是最常見的原因。其次嚴重的組織損傷比如嚴重外傷、較大手術後、大面積燒傷、急性心肌梗死等。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白血病等。
中性粒細胞減少呢?首當其沖的還是感染,特别是革蘭陰性杆菌感染,如傷寒、副傷寒杆菌感染時;某些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流感、病毒性肝炎、水痘、風疹、巨細胞病毒感染時,白細胞也常降低。
血液系統疾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嚴重缺鐵性貧血等,中性粒細胞減少同時常伴随着血小闆及紅細胞減少。
白細胞中的嗜酸性粒細胞或者嗜堿性粒細胞增多呢?見于過敏性疾病如哮喘、藥物過敏、食物過敏等可出現;寄生蟲病;血液病;某些惡性腫瘤等。
淋巴細胞增多呢?主要疾病還是感染。主要是病毒感染,如麻疹、風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巨細胞病毒等。
血小闆減少呢?可見于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巨幼細胞性貧血、上呼吸道感染、風疹、彌漫性血管内凝血、脾腫大等。
血小闆增多呢?可見于急性感染、急性溶血、原發性血小闆增多症、慢性髓系白血病等。
傳統的血液常規檢查僅有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測定、白細胞計數及分類。随着檢驗技術的發展,血液常規項目的内涵也在逐漸增多,除有形成分數量指标外,紅細胞個體形态、血紅蛋白狀态、網織紅細胞定量及分級,血小闆個體形态,白細胞自動分類及異常白細胞提示,甚至外周血有核紅細胞數量都已逐漸成為常規檢測内容,因此現在血常規檢測也被稱為全血細胞計數(CBC)。
問題來了,查血發現中性粒細胞升高,我到底得了什麼病?是正常、急性感染,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大出血?還是急性中毒或者白血病?這就需要接診醫生根據您的病史、查體、血常規以及其他必要的輔助檢查綜合判斷了!
參考文獻:《診斷學》第9版,主編:萬學紅 盧雪峰。
一鍵關注“付虹醫生”,帶給你健康好運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