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音頻:00:0004:30
賞析 / 嚴勇、音頻 / 張佳
譯文
《大學》的主旨,在于擦亮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親近民衆,在于使人達到至善的境界。
賞析
這是曾子講《大學》“三綱”的一句話。
從今天開始,我們一起學習《大學》裡的經典句子,共同領悟先哲的生存智慧,達到“至善”的人生境界,讀明白做人的道理,從而遇見更好的自己,并通過改變自己來改變世界。
對于“大學”這個題義,朱熹是這樣解釋的:“大學者,大人之學也。”即,對成年人的教育,稱之為“大人之學”,而對未成年人的教育,則稱之為“小子之學”。
對于《大學》這本書,相傳它是由孔子的弟子曾子所著(這裡就先借托曾子之名),也有說是秦漢先哲所著。最早收錄在《小戴禮記》第四十二篇。
那麼,為什麼把《大學》作為“四書”(《大學》《論語》《孟子》《中庸》)之首呢?
首先,四書當中,《大學》這本書字數最少,全文1700字左右。由于篇幅短,更易學,也更易掌握。
其次,《大學》是儒家思想文化的入門讀物,非常适合初學者學習。
第三,大學這本書是人生的總規劃,總路線,非常适合孩子們閱讀,樹立自己的遠大人生理想。
值得一提的是,《大學》還教一些做人道理,諸如,“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做事有始有終,才更容易成功。
而宋代大儒朱熹則是這樣解釋的:“先讀《大學》,以定其規模;次讀《論語》,以定其根本;次讀《孟子》,以觀其發越;次讀《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處”。“定其規模”四字,可謂是提綱挈領之說,起到引領“四書”的作用,故而置于首位。
《大學》一書,既講明白了“萬物—自我—他人”的相處方式,也厘清并指明了人生努力的目标與次第——“内聖外王”。
所謂“内聖外王”,則是古代修身為政的最高理想。意謂,内備聖人之至德,施之于外,則為王者之政。用《大學》裡的八目來解釋,“内聖”即指:格物、緻知、誠意、正心、修身。“外王”則指:齊家、治國、平天下。
而我們今天學的就是《大學》裡的第一句,就是我們常說的“三綱”。
《大學》一書重點,其實就在于“三綱”“八目”。所謂“三綱”是指: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八目”是指:格物、緻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知道了“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為“三綱”,也就知道了這句話在全書的提綱挈領之地位,再怎麼重視,也不為過。
《大學》的主旨,在于擦亮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親近民衆,在于使人達到至善的境界。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這就是我們學《大學》首先要領悟的核心要義。明白了這“三綱”要義,後面的句子才有落腳點,才能站到一個更高的境界來解讀它。
來源:古詩詞日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