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民俗
/
燦爛千陽卡勒德胡賽尼
燦爛千陽卡勒德胡賽尼
更新时间:2025-01-11 23:56:30

人們數不清她的屋頂上有多少輪皎潔的明月,也數不清她的牆壁之後那一千個燦爛的太陽。

胡賽尼是一位美籍阿富汗裔作家,也在一位執業醫生,他的《追風筝的人》、《燦爛千陽》及《群山回唱》并稱為阿富汗三部曲,因為這三部書的影響力,他獲得聯合國人道主義獎、翰·斯坦貝克文學獎等多個獎項,并受邀擔任聯合國難民署親善大使。

三部作品都是以20世紀後期阿富汗的曆史為背景,來表現在戰争、破碎和分離的廢墟之上那閃爍不息的人性的光芒,每一個故事都能觸動心靈,讓人落淚。可以說,胡賽尼是一位極具悲憫情懷的作家。

《燦爛千陽》跨越三十年,以女性的視角,記錄了阿富汗的戰亂史,及舊制度下阿富汗婦女多舛的命運,展現了在時代的推波助瀾和家庭的影響下,三代女性的自我意識和個人追求上的覺醒、蛻變和提高。女性的進步,是一個民族的希望所在,這大概也是旅居海外的胡賽尼對故國美好未來的信心所在。

《出版商周報》這樣評論這本書:“它是一部阿富汗曆史的揪心記錄,一部關于家庭、友誼、信念、和因愛得救的極其動人的故事。”

曾幾何時,女性是柔弱的代名詞,但女性卻是撐起一個民族,一個家庭最堅韌的力量,所以,有女性的地方,就會燃起愛與希望的光芒。從宏觀上看,女性的成長與命運與時代息息相關,從微觀上看,離不開家庭和教育的培養。

本文将從微觀角度,闡述父親在女孩成長中的作用,及女孩所受的教育對她們自我意識的覺醒及個人追求的影響。

燦爛千陽卡勒德胡賽尼(胡賽尼燦爛千陽)1

中文版《燦爛千陽》

一、父親和教育的缺失,讓娜娜成為一個自我意識狹窄,個人追求低級,低自我價值感的人

近幾年,随着心理學在我國的興起,人們開始關注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于是總結出一個公式:缺失的父親 焦慮的母親=生病的孩子,其實,這個公式在遙遠的國度阿富汗也同樣适用,比如娜娜,就生活在一個病得很嚴重的家庭裡。

01、殘缺的家庭,消失的父親,讓娜娜一生都生活在對關系的渴求中

娜娜是一位單身母親,是書中最先出現的女性,她活得很卑微,卻生下了一位偉大的女兒,為整個故事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作者對她的身世着墨不多,她在書中的份量如同她在人世間的份量一樣無足輕重。

她兩歲時母親去世,父親是一位地位低微的石匠,她當保姆時懷孕,被人趕了出來,父親知道她未婚先孕後覺得臉上無光,和她斷絕關系消失了,總之,“她小時候就不幸福”。

人是社會性的人,人們總會自覺不自覺尋求一種關系,以便能在關系中獲得安全感和存在感。

因此娜娜對關系有着超出常人的渴求,過分的渴求表現出控制,失控後會去诋毀或毀滅。

比如:在和紮裡勒的關系中她表現出的是怨恨和诋毀。紮裡勒每次來看女兒都會将女兒抱起抛向空中,這也是我們中國常見的父親對孩子的親密舉動,但娜娜卻這樣說:“遲早有一天他會失手,她,瑪瓦雅姆會從他的手指間溜下來,掉在地上,摔斷一根骨頭”。

在和女兒的關系中,她表現的則是控制。比如,她覺得紮裡勒和女兒的親昵隻是為了贖罪,并沒有把她當女兒。她以為她告訴女兒“真相”是為她好,實則是一種控制,藏着對失去女兒的恐懼。

我為你忍受了一切,你怎麼敢這樣,這怎麼敢這樣就把我抛棄,你這個惡毒的小哈米拉。

最後,當女兒去找父親時,她吊死在一棵柳樹上,她用極緻的手段,控制了女兒的一生,讓女兒一生都生活在對她的愧疚中。

在我們周圍,娜娜式的父母比比皆是,他們分不清親子關系之間的邊界,常的一句話是:“我都是為你好”,殊不知,他們的“好”已經把兒女們壓得透不過氣來。

你害怕我會得到你從未擁有的幸福,你不想我幸福,你不想我過上好日子。

因此心理學家說:“幾乎所有的問題都是關系的問題”。

越讀胡賽尼的文章,越覺得他除了是作家、醫生,也堪稱一位偉大的心理學家。

燦爛千陽卡勒德胡賽尼(胡賽尼燦爛千陽)2

帶着治愈微笑的胡賽尼

02、被嫌棄,沒有接受過教育,讓娜娜成為一個低自我價值感的人,一生都深藏着對自己的嫌棄

父母像一面鏡子,孩子從父母對他的言行和态度裡看到自己的樣子,這叫鏡映的自我。

父母,尤其是異性父母的贊美認可,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可愛的,反之,孩子則覺得自己是糟糕的。

一方面,娜娜的自我價值感低,自己嫌棄自己。

父親的态度,讓娜娜感覺自己一文不名,她說:“我是一叢狗尾巴草,一叢艾蒿。”“雜草,就是人們撥起來扔掉的東西。”

《被嫌棄的松子一生》裡的松子也是一個低自我價值感的人,早年父親對松子的嫌棄,讓她自甘堕落,一生混迹于混亂的男女關系中。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是娜娜和松子這類女性的内在聲音。

另一方面,娜娜把對自己的嫌棄投射到女兒身上,也嫌棄自己的女兒。

投射的意思是個體把自己的東西投射到别人身上,認為别人也和他一樣。

娜娜像嫌棄自己一樣嫌棄自己的女兒,比如她罵女兒為“笨手笨腳的哈米拉(私生子)”、“不要臉的東西”。

就像我們中國重男輕女的家庭,他們的奶奶或媽媽會嫌棄自己生的女孩,怎麼看都不順眼,如果追究起來,這些奶奶或媽媽小時候大多也是個被輕視的女孩。

娜娜式的女性,沒有或很少受過教育,她們沿襲着上一代對待自己的方式對待下一代,讓同樣的遭遇一代代傳遞下去,完成了命運的代際傳遞。

娜娜也是個讓人同情的女性,她在自己狹窄的世界裡卑微地活着,拼命想抓住點什麼,最後卻一無所獲,她一生都生活在被抛棄裡,最後看似是女兒的離開讓她放棄了生命,實則是自己放棄了自己。

燦爛千陽卡勒德胡賽尼(胡賽尼燦爛千陽)3

阿富汗女人和孩子

二、早年的愛與零散的教育,給瑪麗雅姆的生命塗上了一層溫暖的底色,促進她自我意識的覺醒,讓她的人生有所超越

瑪麗雅姆是本書的一号女主人公,她串起了書中的三代女性,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她的命運的發展是整個故事的主線。

她是娜娜和紮裡勒的私生子,人生的前十五,她和母親住在泥屋裡,父親每周四會來看她。

不合法出生的出身,給瑪麗雅姆的一生一個注定的開局,好在她得到過一些美好的東西,可以抵禦一生的風寒。

1、心中有愛,人生有思考,讓她收獲了生命中的意外之喜

瑪麗雅姆在泥屋生活的十五年,是她一生中最幸福快樂的時光,母親守護着她,父親經常來看她,法蘇拉赫毛拉給她念《古蘭經》,親愛的碧碧也會給她帶來新鮮的東西。

其中,胡賽尼采用對比的手法,着重描寫了父親和瑪麗雅姆的關系,前十五年,父親給她了親昵、禮物和微笑,但十五歲那年,父親的态度來了個360度大轉彎,不讓她進家門,又眼睜睜地看着幾個妻子把十五歲的她許配給一個四十五的男人,遠嫁他鄉。

緊接着胡賽尼又采用了“草蛇灰線,伏脈千裡”的表現手法,把父親對女兒的愧疚和愛又巧妙地呈現了出來。

像電影的主觀鏡頭一樣,作者通過九歲的萊拉的眼睛,記錄了瑪麗雅姆家門口停的一輛赫拉特牌照的汽車,巧妙地把線頭埋伏在1987年,給讀者制造了一個懸念。

直到2000年阿富汗大旱,這個懸念才得以揭曉,那年瑪麗雅姆家裡窮得揭不開鍋,她打電話向有錢的父親求助,才得知父親早在1987年就去世了,那一年他去看望她,但她也沒讓他進家。

這種表現手法和情節的轉承起合的方式很像曹雪琴的《紅樓夢》,非常大氣成熟,所以譯者李繼宏先生說:“《追風筝的人》的文筆稍顯稚嫩,但這個問題在這本書中已經消失了。”

雖然紮裡勒作為父親,有失職的地方,但一分為二地看,從她對瑪麗雅姆的愛也很動人。

瑪麗雅姆沒有受過系統的教育,但她的父親會給她念新聞,給她講泥屋之外的廣闊世界,教她畫畫,法蘇拉赫毛拉給她講《古蘭經》,這對瑪麗雅姆來說也是一種教育,對瑪麗雅姆也起到了啟心明智的作用。

其中一個重要的改變是,萊拉阻止拉希德打她時,她沒有像她的母親娜娜一樣,認為别人對她的好是别有用心,而是接住了萊拉的善意,并回饋以善意,從而為自己以後的生活開辟了一番新天地,為自己的生命赢得了愛和尊重。

《洛彬機時報》評論說:“胡賽尼對于日常生活本質的洞察及對人類情感細緻入微的刻畫增添了小說的生動性與曲折性,”比如:

從那晚之後,瑪麗雅姆便和萊拉共同做家務,在廚房,她們坐下來和面粉,切綠洋蔥、剁蒜頭、弄幾口南瓜喂旁邊敲木勺、玩胡蘿蔔的阿茲莎。

通過瑣碎的日常生活場景的描寫,一幅美好的生活圖景赫然躍于眼前,讓我們仿佛看到了苦盡甘來的瑪麗雅姆幸福的臉龐。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影響是很深刻的,有些女性不喜歡母親的控制與強勢,并發誓不會成為母親那樣的人,但成年後發現,自己也活成了自己讨厭的樣子。所以說,不懂反思的人生,今天和昨天有什麼區别呢?

但瑪麗雅姆不一樣,她超越了母親,完成了人生的一次華麗蝶變。

燦爛千陽卡勒德胡賽尼(胡賽尼燦爛千陽)4

阿富汗女人和男人

2、為愛勇敢,瑪麗雅姆用大愛書寫了一個大寫的“人”字

善良的人也是懂得感恩的,她們往往是受滴水之恩,以湧泉相報。比如,萊拉隻是阻止了一次拉希德打她,阿茲莎隻是喜歡讓她抱抱,瑪麗雅姆就得到了巨大的滿足。

過去的幾個月,萊拉和阿茲莎變成了她生命的一部分,她突然覺得,若沒有她們,她似乎無法忍受自己業已忍受了這麼久的生活。

甚至為了救萊拉,她打死了正在行兇的拉希德,一個人承擔了所有的責任,被塔利班處以極刑,才有後來萊拉和塔裡克的幸福,為阿富汗的建設保存了力量,而瑪麗雅姆也完成了從一個苦命的私生子到一個英雄母親的蛻變,用大愛譜寫出了人間大義。

龍應台在對醫學生的演講中說:你的醫學課本會告訴你如何對一個重度憂郁症患者開藥,但卡夫卡給你看的,是這個比憂郁病患比海還要深,比夜還要黑的内心深沉之處——醫學的任何議器都測不到的地方,他用文學的X光照給你看,心靈的創傷纖毫畢露。是的,文學是心靈的X光,它照得到空。”

中今中外,棄醫從文的人很多,比如國外的渡邊淳一、契诃夫,國内的魯迅、畢淑敏,他們看慣了生老病死,不是更麻木了,而是更慈悲了,他們才會以文字為工具,告訴你生命的意義。

胡賽尼身兼作家和醫生,他的作品也是一道文學的X光,把人物的内心世界的照得纖毫不差。

當她即将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她是一個付出了愛也得到了愛的女人,她以朋友、同伴、監護人、母親的身份離開這個世界,她終究成了别人眼中的重要人物,這樣死去并不算糟糕,對于一段開頭不合法的人生來說,這是一個合法的結局。

燦爛千陽卡勒德胡賽尼(胡賽尼燦爛千陽)5

阿富汗女人和孩子

三、父親的遠見卓識,培養孩子的智慧,托起孩子的夢想,激發出孩子崇高的精神追求

1978年阿富汗改國号為阿富汗民主共和國,同年,本書的二号女主公人萊拉出生,她升華了故事的主題,代表了曆史發展的方向。

萊拉的家庭比較幸福,父母和兩個哥哥都很愛她,尤其是爸爸哈基姆,個性溫和,上過大學,曾經是一名高中教師,非常重視萊拉的教育,他說:“女兒就是他的一切,除了安全,最重要的就是教育”。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父親對萊拉的教育的重視,為萊拉的一生奠定了基礎,這是一種相當高明的、智慧的愛。

01、教育,讓萊拉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得以在艱難的歲月裡巧妙地生存下來

教育,不僅是增加知識,更是增長智慧.。

萊拉是個智慧的女孩,比如:她為了讓塔裡克的孩子合法地生下來,她打消了離開的念頭,答應了拉希德的求婚。她知道,那場戰争讓她失去了太多的親人和朋友,肚子裡的孩子是她和過往生活的一絲聯系,她不能帶着塔裡克的嬰兒去荒涼的難民營冒險。

就如現在社會,當人們遭遇危險情況而自己又能力有限時,我們并不推崇無畏的犧牲,而建議采用智慧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萊拉的智慧還表現在處理和瑪麗雅姆的關系上。萊拉知道瑪麗雅姆對她是有敵意的,但她知道,瑪麗雅姆是無辜的。當拉希德再一次打瑪麗雅姆時,她挺身而出阻止了他,從那以後,瑪麗雅姆對她的态度就改變了,她又借機邀請瑪麗雅姆去院子裡喝茶,并用一句中國的諺語“甯可天天餓肚子,也不能一天沒茶喝”來拉近和瑪麗雅姆的關系。

萊拉和瑪麗雅姆交換了一個眼神,坦誠的、會意的眼神,在和瑪麗雅姆這次匆匆的無聲的交流中,萊拉知道她們已經不再是敵人了。

人際關系黃金法則告訴我們:你想讓别人怎麼對你,你就先怎麼樣對别人。萊拉運用自已的聰明智慧完美诠釋了人際關系黃金法則,使瑪麗雅姆和她成為了朋友,進而發展出不是母女勝似母女的感情。

燦爛千陽卡勒德胡賽尼(胡賽尼燦爛千陽)6

阿富汗的現代女性

2、教育,讓萊拉成為一個具有崇高理想和精神追求的人

萊拉的爸爸是個相當有遠見卓識的人,在他的框架裡,女孩可以做任何她想做的事,女孩一樣是祖國需要的人,國家的建設,也需要女人的參與。

他對萊拉說:“我希望你明白且記住這個道理,婚姻可以等待,但教育不能等,你是個聰明的女孩,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都可以”,阿富汗将會像需要它的男人一樣需要你,甚至比需要它的男人更加需要你,因為,如果一個社會的女人沒有受過教育,那麼這個社會就沒有進步的可能”。

拿破侖有句名言:“推動搖籃的手,就是推動世界的手”,胡賽尼通過哈基姆的口說出了自己的思想,沒有女性的進步,就沒有社會的進步。在一點上,胡賽尼和拿破侖的思想是一緻的。

在萊拉的成長中,爸爸一直視她的教育為頭等大事,比如:按時送她上學,内戰爆發,她讓萊拉辍學,自己親自承擔起了教育的責任;他還對萊拉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帶萊拉和塔裡克去認識紅城,去參觀巴米揚大佛。

他說:“在我記憶中,這裡一直是這樣的寂靜、祥和,我希望你們來感受一下,但我也希望你們來看看祖國的遺産,孩子們,來了解它豐富的過去,你們知道的,有些東西我可以教你們,有些東西可以從書本上學到,但有些東西,怎麼說呢,得你們親自去見識和體會”。

比如很多學校組織孩子參觀名人故居、革命聖地或烈士博物館,也是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了解曆史,激發他們的愛國之情,激勵他們好好學習,報效祖國。

萊拉所受的教育,托起她的夢想,提升了她的思想境界,讓她超越了個人的享樂和仇恨。2002年,本•拉登被趕出阿富汗的大城市,曾經爸爸在她心中埋下的種子也發芽了。

“這不是我們的家鄉,喀布爾是,而且那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想為它做點事情,我想做出貢獻”。

這讓我想起了我們國家航天工程奠基人錢學森,當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消息傳到美國後,他便和夫人商量着回國為國效力,他的回國,推動我國航天事業的飛速發展。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個曆盡磨難的國家,創傷正在修複,萬物正在吐新,萊拉萬水千山走遍,又回到這個生她養她的地方,義無返顧地投身到家鄉的戰後重建中去,這樣的信念和追求,那麼地高尚,那麼地震撼人心。

我們大膽想像一下,有萊拉這樣的母親,她的兩個孩子,也将會成長為棟梁之才,這是人類文明之火的傳承,也是一個民族發展壯大的希望。

綜上所述,三代女性,父愛之于她們,教育之于她們,娜娜是完全缺失的,瑪麗雅姆是片斷的,萊拉則是相對完整的,在自我意識和個人追求上,娜娜是自我否定的,她的追求僅限于生理層面,活着就好;瑪麗雅姆有了自我反思,個人追求在于心理層面的滿足,她會去愛,去包容;而萊拉則是自信的,她注重精神層面的滿足,及對理想信念的追求,所以她會投身到推動社會進步的事業中去。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不管是一個民族,還是一個家庭,不管基礎多麼薄弱,隻要重視教育,發展教育,就能逐步擺脫貧弱,走向獨立和富強。

--END--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