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聖人,也無法得到所有人的認同,更不必說一台由萬千零件組成的現代化汽車。
不久前,知名大V 38号對凡爾賽C5 X的評測,在汽車輿論界激起千層浪。
在測評中,他觀點鮮明地指出了自己對于凡爾賽C5 X的一些看法,例如這輛車空間不達标、制動性能一般、車機系統設計複雜等等。
其實,對于38号這位獨立車評人,筆者個人是比較認可的,他在每一期測試中,都很敢說。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不留模糊的猜想空間。這一點,已經鮮有人可以做到。不過,在他的評測中,是否會摻雜太多的個人傾向?或許連他自己,也不敢保證。
就像對凡爾賽C5 X的評價一樣,作為一名“美系性能控”、“性能車愛好者”,38号是否能完全站在普通消費者的立場上看待問題?對此,筆者作為雪鐵龍賽納車主、多次接觸包括凡爾賽C5 X等法系車的媒體人,仍然持審慎的态度。
今天,筆者更希望大家能在真實車主和普通消費者的立場上,把凡爾賽C5 X或者法系車的優缺點,一次性就給點明、講透了。
首先,凡爾賽C5 X真的是“假B級”嗎?
關于汽車的定級和定位,又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
很多朋友,喜歡用車輛的三圍尺寸、軸距長度去判定一輛車的級别。不過,汽車的級别劃分,并不是這麼簡單的,需要從底盤平台、内部實用空間和内部體驗等一系列因素去劃分。而不是像我們打網絡遊戲一樣,單靠數據就可以劃分段位。
在各大汽車網站的資料庫裡,凡爾賽C5 X都是中型車,而尺寸與之相似的長安銳程CC則是緊湊型車。那麼,是不是就應該像38号說的那樣,把C5 X劃分成緊湊型車或者A 級車呢?筆者認為,大可不必。
車型尺寸雖然是鑒别定級的一方面,但車輛的底盤平台等一系列因素,更是分級的重點。
根據筆者查詢到的資料,雪鐵龍凡爾賽C5 X,基于标緻雪鐵龍EMP2平台打造。值得注意的是,EMP2平台的“2”,并非專指第二代産品,而是相較于EMP1平台來說的。
EMP1平台是針對歐規B級車打造的平台(歐洲的B級車指的是208、C2等尺寸的小車)。而EMP2平台,則屬于歐規C級車和D級車使用的尺寸(在國内對應緊湊型和中型車)。在實際運用方面,全新的标緻308、标緻508、凡爾賽C5 X,乃至軸距長達2900mm的DS9,都基于EMP2平台打造。
從底盤素質來看,凡爾賽C5 X雖然與标緻308等緊湊型車采用同平台打造,但底盤素質卻并不相同。例如同樣是扭力梁後懸,但凡爾賽C5 X的扭力梁經過了特定的優化,并且加入了PHC自适應液壓穩定技術,底盤技術更高一級。
而針對同樣是B級車的标緻508,凡爾賽C5 X的底盤表現就與之類似了。另外,需要一說的是,若是從空間來定級的話,凡爾賽C5 X的軸距表現也是常規B級車的水準。隻不過38号可能混淆了海外标軸與國産加長的概念。
凡爾賽C5 X是一台全球化車型,所謂“成都造、銷全球”,那就意味着海内外車型的标準是一樣的,包括軸距。國内版的凡爾賽C5 X并未進行軸距加長,因此軸距隻有2785mm。
而海外版的标緻508,軸距也僅為2793mm,國内加長後則達到了2850mm;海外版的Passat B8,軸距也僅為2791mm,國内加長版則達到了2871mm。如果按照歐洲原版尺寸來計算的話,凡爾賽C5 X完全是一台正經的B級車。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38去測試一台原汁原味的進口Passat B8或者蔚攬,他會說這隻是一台A 級車型嗎?我想大概率是不會的。其實,對于大部分消費者而言,十多萬的價位,即便後排腿部空間比邁騰要小一些,但足夠便宜,也足以令人接受了。
關于性能與制動,雙标不是這樣玩兒的
客觀數據始終擺在那裡,不偏也不倚。不過,人們的主觀感受,卻會讓一件事的走向發生偏移。正如38對于凡爾賽C5 X加速性能和制動性能的看法一樣。
在他的實測中,凡爾賽C5 X的0-100km/h加速時間為8.8秒;而100-0km/h的制動距離為35.5米。對于普通用戶而言,這兩點幾乎都找不到太多的槽點。不過,在38号看來,凡爾賽C5 X無論是動力性能還是制動能力,都做得還不夠。
1.6T發動機,擁有175匹馬力、250牛·米扭矩(高扭轉速為1750-4500rpm),匹配8AT變速箱,實測零百加速為8.8秒。誠然,這樣的數據放在主流B級車裡,算不得太顯眼,其整體性能介于邁騰280TSI與330TSI車型之間。
雖然不夠出色,但考慮到價位,滿足普通家用消費者是沒有問題的。畢竟,在38号評測過的車型中,比凡爾賽C5 X動力更弱的某MPV,在時速上到190Kph之後,38号也能說有推背感。我們假設一下,若是38号在評測凡爾賽C5 X動力性能的時候心情好一點,會不會也會說成動力強勁呢?
不開玩笑,其實在市面上,動力性能比凡爾賽C5 X更弱的車型其實并不少。例如搭載2.0L CVT的雷克薩斯ES200、搭載1.5T發動機的奔馳C200L,它們的零百加速都更慢一些,雖然也引發過争議,但大部分消費者也都用腳進行了投票。
如果說對于動力性能的評測,尚有圓說的空間,那麼針對凡爾賽C5 X的制動性能,筆者是無法理解的。以往,38号在評價其他車型時,如果100-0km/h的制動距離在36米以内的話,勢必會得到他的認可。但凡爾賽C5 X擁有35.5米的100-0Km/h制動距離,卻隻是輕描淡寫地帶過,并且還提到了凡爾賽C5 X制動踏闆前段制動能力不夠、需要較大的力度這一問題。
其實,筆者對這一點還是很有發言權的。首先關于制動距離這個問題,能跑進36米的,成績都算是比較優秀的存在了。就連38号十分贊賞的奧迪A5,其100-0km/h制動距離也僅為35.4米。從這一點來看,确實存在雙标嫌疑。
另外,凡爾賽C5 X在制動性能方面,确實也有可能優化的地方。那就是205mm接地寬度的輪胎,由于接地面積較窄,摩擦力自然也會比寬胎更弱。而有消息稱,在後期,雪鐵龍将會為其更換225mm寬度的輪胎,理論上來講,其制動距離應該會進一步縮短。
而關于刹車腳感的問題,筆者隻能說是各大廠商的調校不一樣。寶馬、大衆這樣的德系廠商,喜歡把刹車初段調得極為靈敏,而現在很多日系廠商也喜歡玩“撞牆式”刹車調校了。根據筆者的研究發現,這樣的調校策略,更多的是為了滿足國内消費者的偏好。很多國内駕駛者在駕車時,踩刹車踩油門的力度普遍都很輕柔,似乎不願意用太大的力氣來操作,為了确保加速和刹車的力度足夠,國内車型都會專門進行優化。
而凡爾賽C5 X這輛車,則保留了法系車原有的個性。筆者的那台雪鐵龍賽納,刹車腳感就是相對比較線性的,需要降多少速度,對應踩多少刹車踏闆的行程。而在筆者試駕凡爾賽C5 X這台車的時候,也發現了這樣的特性。随着踩踏力度的增益,刹車力度也随之增益并不是一件壞事,它甚至可以幫助你更好地控制刹車。
把每一輛車開上賽道,确實有失偏頗
經常關注38号的朋友,可能會發現一個現象,就是這哥們兒在評車的時候,往往會把車輛開上賽道。圈速快=操控好,極限高=更好開。而這一次,他也把凡爾賽C5 X開上了賽道,并且得出了底盤太柔軟、駕駛樂趣不足的結論。
看到這裡,其實筆者認為,如果把所有的駕駛樂趣都與賽道成績挂鈎的話,那麼這樣的做法是有失偏頗且顯得業餘的。
首先,賽道成績并不能代表全部的駕駛樂趣。駕駛樂趣有很多種,比如你開着一台敞篷車,在陽光海岸低速遊行,這是一種樂趣;你開着一台老爺車,緩慢地行駛在大街上,享受行人的注目禮,這也是一種樂趣。而雪鐵龍或者法系車駕駛樂趣的精髓,我認為是從容優雅地駕駛,而非時刻尋找極限。
凡爾賽C5 X,作為一台底盤高度達到190mm的跨界車,若是想讓它和小鋼炮一樣,時刻充滿戰鬥的激情,那自然是不可能的。最重要的,是它的底盤可以給你帶來更舒适、更惬意的旅程,而且讓你在公路上,享受這樣的舒适與惬意。
筆者那台擁有後輪轉向系統、搭載後拖拽臂 扭杆彈簧獨懸的雪鐵龍賽納也是這樣。它在公路上,就像是精靈一般,能讓你擁有一切盡在掌控的駕駛感;但是在賽道上,這家夥的極限和圈速屬實不高。你能片面地說賽納沒駕駛樂趣嗎?顯然不能。
凡爾賽C5 X厚重的底盤、偏向舒适性的懸架調校,勢必不可能帶來太高的極限。但是,PHC自适應液壓控制系統,卻能很好地幫助你過濾掉底盤的振動,而且在你轉向時,提供一定的支撐力。在賽道上,無法跑出太好的成績,并不意味着它的駕控能力一般。
放在家用車之中,這樣的表現,也夠了。畢竟,在這一價位裡,如果消費者單純地隻是從性能出發的話,那麼一台二手的高爾夫GTI 或者福克斯ST,它不香嗎?定位不同,雪鐵龍凡爾賽C5 X和性能車,沒什麼好比的。
關于配置與設計,隻能說百人百味
法系車的設計,一直以來都是衆人所争論的焦點。而在針對凡爾賽C5 X的内部設計中,38号也提出了很多自己的觀點。例如内飾設計很高級、内飾NVH表現出色,但是HUD撥杆設計“反人類”,車機系統還有優化空間等等。關于這些,筆者認為,38号隻是說出了他自己的喜好,并不能代表所有人的需求。
舉個例子,筆者那台雪鐵龍賽納,雖然是一台2004年的老車,但卻有着先進的車載電腦系統。通過中控台的小屏幕,可以設置超速預警、可以看到瞬時油耗、續航距離和多媒體等一系列的信息。不過,它的切換按鈕設計,放在了雨刷撥杆上,一下子的确難以适應。不過,在習慣後,筆者發現了其中的優點:通過雨刷集成按鈕,駕駛者可以實現手不離方向盤,就能操作車載電腦,很方便。
再舉個例子,雪鐵龍曾經設計出了一種“中間不随動”的方向盤。由于中部位置無法随動,勸退了很多“新手”。但用過的朋友,普遍表示這樣的設計,在操作多功能方向盤的時候很順手,而且盾型安全氣囊,也能帶來很強的防護性能。
在凡爾賽C5 X這台車上,設計師其實已經做出了相當多的優化,“反人類”的方向盤設計、控制按鍵設計變得很少。但38号依舊挑出了HUD上下切換撥杆,集成在後視鏡調節撥杆中的這個毛病。其實這也不算是毛病,其他大部分車型的HUD調節撥杆,都位于駕駛者的左前方。
而凡爾賽C5 X将HUD撥杆集成在後視鏡調節杆上,其實更加易于駕駛者在行駛過程中調節。一旦HUD擡頭顯示的高度不合适,不需要往前伸手去摸、或者低頭去尋找位置,直接在車窗按鍵前方就能調整。這樣的控制方式,筆者倒認為是設計的進步。
另外,38号還認為凡爾賽C5 X的車機系統頁面太過于複雜,控制邏輯不符合常理。的确,二級菜單過度使用,是很多車企目前所共有的問題。畢竟功能越來越多,無法把所有功能都放在一級菜單上。但是這樣的設計并不會過度影響車輛的體驗,并且在後期OTA升級中也能優化,完全不必反應過度。
最後,38号還聊到,在下車時,凡爾賽C5 X的門檻,可能會弄髒褲腿。這個問題,在筆者眼中,完全就是莫須有的罪名了。凡爾賽C5 X采用了全包式設計,并且車門下方還有密封條處理。至于弄髒褲腿嘛,要麼是車輛本身沒打理幹淨,要麼褲子可能在其他地方蹭髒了。
結語
作為一台工業産品,不可能讓所有人百分百都能滿意。而凡爾賽C5 X,作為最近的現象級車型,自然也成為了汽車界輿論的焦點,必定不會以十全十美的表現來征服所有人。
所以,還是那句話,評價一輛車,不能完完全全按照自己的主觀思維來判定。有時候,将它的價位、将它的受衆群體代入進來,站在真實用戶的立場去進行匹配,可能會顯得更加公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