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鲮魚膠檔口,偶爾會有鲮魚皮賣(圖1)。土鲮魚是珠三角特定的魚糜魚種,制作純魚青要去皮,就會有副産品鲮魚皮,有一定的量穩定供應。
順德撈魚皮一般用大鲩魚(草魚),屬于小食店(邊爐、魚生、粥店)的副産品,數量很有限,有的店一天就一副魚皮,隻有幾碟撈魚皮出售。因此廣州一些專業賣魚皮小吃的店,就會用鲮魚皮代替鲩魚皮。制作撈魚皮、炸魚皮等。(借詹生的澳門撈魚皮圖片用用,圖2)
再後來,出口水産加工廠出現,大量出口羅非魚柳(去皮),就有了穩定大量的羅非魚皮供應。魚皮小吃店,也就轉向采用羅非魚皮。目前吃到的魚皮小吃,就多數是冷凍廠羅非魚魚皮了。(圖3)
像我這般年紀的人,應該三種魚皮都吃過。當然是大鲩魚皮的最好,厚而脆。羅非魚的滑潺,不好吃。鲮魚皮的估計吃過不記得。不過上次有網友提醒,用大規格羅非魚做魚生時候,其魚皮是相當好吃。這樣說來,除了新鮮度,還是和魚的大小、魚皮的厚薄有關系。廣州乃至珠三角,是烹饪産業化、農業種養現代化比較早和發達地區。以往舊菜譜和文章記載的主要食材,很多都發生了替代和更新。水産方面,如:鲈魚(花鲈——大口黑鲈),鉗魚(西江鉗長臀鮠——斑點叉尾鮰)等等。作為食客,入口對食味有感覺,在下判斷之前,還是需要了解一下,時移世易,前因後果,有些現存結果,其實就是我們個人選擇所決定的。#市場博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