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三國演義》的,肯定對關羽華容道義釋曹操的橋段印象十分深刻,現在大家普遍都知道這是諸葛亮的計策,但是如果我們仔細去品這段劇情,不禁還是有一些疑問的,那就是曹操雖然赤壁打敗了,但是卻沒有折損什麼大将,跟在他身邊突圍的至少有十員大将,而關羽隻帶了五百校刀手,硬拼起來真能打赢曹操手下的這些将領嗎?
曹操平定北方之後,意氣風發,南下直取荊州,号稱八十萬,實際是二十多萬,但這也比孫劉聯軍加一起的五萬人多了四倍有餘,且曹操帳下大将不少,最後敗退之時,曹操身邊大将至少有,張遼、李典、文聘、徐晃、張郃、許褚、于禁、樂進、曹仁、滿寵等十人。
我們先來看看曹操赤壁撤退至華容道之前的全過程,為了掩護曹操安全撤退,先是徐晃對上了吳将淩統,接着是張郃奉命斷後,阻擊太史慈和陸遜,倆人不僅出色地完成了任務,而且全身而退,剛追上曹操的時候,又碰到了趙雲,倆人再次合力迎擊趙雲,讓曹操再次安然脫身。
等曹操走南彜陵,行至葫蘆口時,因軍皆饑餒,埋鍋造飯,結果張飛又殺了出來,原文寫道:“諸軍衆将見了張飛,盡皆膽寒。許褚騎無鞍馬來戰張飛。張遼、徐晃二将,縱馬也來夾攻。”這關鍵時刻還得看虎侯許褚的,不過人困馬乏、裝備簡陋,還得有幫手才能得以脫身。
我們從武将對陣情況可以看出來,剛開始對陣吳軍大将之時,像徐晃、張郃都能一對一,甚至一對二,但是等碰到蜀軍大将之時,都是二對一,甚至三對一,這裡說明兩種情況,第一個是吳軍總體戰鬥力差一點,蜀軍則強于吳軍;第二個是在經過幾番苦戰之後,魏軍武将的體力都有所下降,因為從之前與之後蜀魏将領交戰情況來看,魏軍将領的實力一點不弱,所以大概率是魏軍将領體力下降太快,也為後來華容道衆人的表現埋下了伏筆。
曹操在衆将的護駕之下,踉踉跄跄地跑到了華容道,此時跟着曹操的還有三百餘騎,并無衣甲袍铠整齊者。而在此等待他的就是埋伏已久的關雲長,面對關羽,曹操的第一想法竟然是:“既到此處,隻得決一死戰!”曹操哪裡來的底氣呢?我們從書中可以看出,之前對抗追兵的,無疑隻有徐晃、張郃、張遼、許褚、于禁、文聘,至少還有五人并未出過手,而且關羽隻帶了五百校刀手,曹操這邊有三百餘騎,置之死地而後生,曹操還想拼一把
但原文卻寫道,衆将道:“人縱然不怯,馬力也己乏,安能複戰?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衆将一路來沒吃什麼東西,雖然沒打硬仗,但是也餓得沒什麼力氣了,現在處于人困馬乏之時,在關羽眼中真的都是插标賣首了,面對關羽,他們也都有自知之明。
并且這校刀手是關羽手下的“特種部隊”,在關羽眼中戰鬥力極強,當年在攻打長沙之前,關羽就跟諸葛亮說:“關某不須用三千軍,隻消本部下五百名校刀手,決定斬黃忠、韓玄之首,獻來麾下。”這就說明關羽對其戰鬥力是十分有自信的。
校刀手手持長刀就是上砍騎兵下砍馬腿的,并且以逸待勞,魏軍大敗而來,士氣已經到了冰點,從精氣神的角度來看,完勝魏國衆将。
因此,曹操在程昱的提醒下才上來跟關羽拉起了關系,用昔日舊情來打動關羽,結果還真的奏效了,當然這一切也都在諸葛亮的算計之中,隻能說關羽在蜀國這邊被諸葛亮算計了,在魏國這邊也被程昱給看得透透的,論打仗,關羽沒怕過誰,但是一談感情,關羽可就不行了,講義氣的“老毛病”就犯了,甯可違背軍令狀,也不忘恩負義,不過,這也是關二爺值得我們敬佩的地方。
不管怎麼說,如果真打起來,曹操勢必全軍覆沒,但是這卻是一個從開始就注定了的結局,就算曹操身邊此時沒那麼多武将,單就一個程昱加張遼就可保曹操一命。
不知道你覺得這麼分析對麼?如果你也這麼認為,請點贊;如果你有其他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讨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