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樸”,是街坊鄰居對杜家的一緻的印象。
“大人勤勞工作,小娃幫襯家裡,祖祖輩輩靠勞動過日子,一直都是這樣的。”就住在杜家屋子旁邊,看着四兄妹的父親杜俊成長,又看着四兄妹成才的呂爺爺說,四兄妹從小就非常懂禮,路上遇見長輩總是主動問候,“打小就聽話,長大了也都是對社會作大貢獻的孩子。”
春節期間,貴州日報天眼新聞客戶端發布稿件《【聽媽媽的話】“忠孝難兩全……”除夕夜,母親這樣囑咐杜富國四兄妹》引發全國網友熱烈讨論,貴州杜家四兄妹良好的家風傳承一時成為全社會的美談。
“光榮之家,少不了父母的諄諄教誨。”
“偉大的母親孕育出優秀的兒女。為這樣無私的好媽媽點贊!”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四兄妹的成功正是媽媽良好教育的結果。為這位平凡而偉大的母親點贊,為四兄妹的成功驕傲!”
……
網友的一條條留言道出了大家的心聲。天眼新聞記者也再次來到貴州湄潭興隆鎮,用了幾天時間,從街坊鄰居、老師同學和戰友的印象裡,還原大家眼中的杜家家風。
嚴格管教,是父母對孩子成才的期望
“如果哪個老師或者家長說我們四個子女在學校調皮的話,我是絕對不相信是杜富佳的,她是最聽話的一個。”媽媽李合蘭說。
盡管多年未見,提起杜家的孩子們,湄潭縣天城中學的數學教師劉全福仍然記憶深刻。教了杜富佳三年數學,他幾乎沒怎麼操過心。“雖然成績不算拔尖,但佳佳人緣非常好,和同學們從來不産生矛盾,在老師面前也守規守矩。”
劉全福說,任教的三年裡與佳佳父親接觸最多,每次趕集他都會專門走到學校詢問杜富佳的學習情況,特别能感受到夫妻二人對子女教育的重視,從孩子懂禮守紀的表現也能看出杜家家風嚴格。
“他們家管孩子是出了名的嚴格。”在呂爺爺眼中,雖然夫妻倆常年忙着奔波賺錢,但對四個孩子的教育絲毫不馬虎。
“佳佳的爸爸在我們這是出了名的好人。他是開砂石廠的,村裡修路、鄰居起房子實在有困難,他都出手相助,喊大家來拉走就是。”
提起杜家,呂爺爺似乎有講不完的故事。他反複地說道,杜家人在村裡做了不少公益事,四個兄妹也在崗位上為國家作貢獻,是值得大家學習呀!
他們都有一顆奉獻社會的心
左沖聰笑着說,了解杜家是從四兄妹的名字開始的,“國佳民強”四個字裡,滿是父母的家國情懷和對子女的期望。“其實從佳佳平時為人處世的細節就能感受到杜家家風的淳樸和嚴格,也是我們身邊最好的榜樣。”
左沖聰是杜富佳多年的好友,三天兩頭幾個年輕人總會在家裡聚一聚。與喜歡在外就餐的年輕人不同,每次和佳佳的聚餐,她總是親自買菜做飯忙前忙後,許是趕上媽媽的手藝,杜富佳也算得上半個“廚神”。“像佳佳一樣勤快的年輕人不多了。”左沖聰笑着說。
朋友之間的相處比較随意,但佳佳一直十分友好。“她總是能想到朋友們,走哪裡都習慣捎點小禮品,總是讓人感到溫暖。”左沖聰說。
“佳佳姐一點都不高冷,很平易近人又愛幫助别人。”2021年6月,杜富佳到湄潭縣抄樂鎮沙塘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8月,剛參加工作的丁先超成了她的“戰友”。早在新聞中知曉了杜家的故事,想到要和這樣一個“大名鼎鼎”的姐姐一起駐村工作,他還有些小緊張。
“我剛來就入戶了,佳佳姐對待工作是真的一絲不苟,特别嚴格。”他很快發現,佳佳姐姐對待工作的細緻認真,以及很多方式方法,都是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再加上她天生的熱情和陽光,大家很快就成了工作上的好搭檔,生活中的好朋友。
丁先超去過杜家,“幹淨整潔”是他的第一印象。“家裡桌角沒有一絲灰塵,從這個細節就能感覺到,這樣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肯定不簡單。”
杜家四兄妹都是軍人或醫生,是在特殊時刻最需要沖在一線的人。“從職業選擇就能看出,他們都有一顆為社會作貢獻的心。”
“讓我來”,是他們共同的品質
當兵六年,認識杜富強也是六年。作為戰友,西藏軍區邊防某團戰士王健眼裡的杜富強,身上有着和哥哥杜富國一樣的沖勁,在他們四兄妹身上,看得出一家子人的家國情懷。
“我第一次出任務的時候,富強就主動幫我分擔背上的重物。大家都是一樣幾十斤重的東西,他甯可自己多背一點,我一直記着。”
杜富強所在部隊長期要在邊境線上巡邏,其中一段路線阿相比拉尤為艱險,懸崖絕壁、冰河峽谷,戰士們要背負70斤的裝備,走一趟至少也要兩三天。在藏語裡,阿相比拉是“魔鬼都不願意去的地方”。
但邊防人就是祖國的界碑。杜富強的連隊有句話,“沒走過阿相比拉,就算不上真正的連隊人。”戍邊這些年來,杜富強在這條線路巡邏的次數在同年兵裡是最多的之一,也經曆過生死瞬間,但他從不畏縮。“他一直都是那種團結戰友,熱心助人的戰士。我們出去執行任務,富強都主動沖在前面,在部隊上各方面都很拔尖。”
從大哥杜富國的“你退後,讓我來”,到小弟杜富強衛國戍邊甘當界碑,他們身上既有着中國軍人無悔青春、以身許國的高尚情懷,也傳承着杜家人默默奉獻、不計回報的樸實與善良。
從救死扶傷的病房來到鄉村振興的新戰場,“名人”杜富佳也沒有因為身份的變化帶來心理的變化。倒是她身邊的人因為她,有了變化。
回顧第一次見到小姑娘的情形,沙塘村黨支部書記向忠成還挺不好意思。
“我看來的是個小姑娘,心中滿是懷疑,覺得做不到事情。”基層的工作很苦很累,他很擔心一個小姑娘幹不下來。
杜富佳倒也是個急性子,剛到村裡就坐不住了,四處走訪群衆,很快就和大家打成一片。也是這份堅持讓向忠成轉變了看法。
他說,佳佳的專業和村裡的事務其實聯系不多,但這姑娘好學好問,方方面面的事情都很上心,接觸的每一位村民她都記錄在本子上,回來再整理問題,想辦法解決。
“杜家的故事是從新聞了解比較多,但是她來以後,我能感覺到不一樣。”杜富佳在村裡開展工作、走訪入戶的這些日子,對村裡老百姓的影響很大,相處起來像自家閨女、幹起事來風風火火,幹工程、做農活,她都不含糊,大家很快就接受了這個以前隻在新聞上見過的小姑娘。
向忠成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佳佳已經把杜家的良好家風帶到了沙塘村,短短幾個月,廣大老百姓都認識她。沙塘村的第一書記杜富佳,早已是家喻戶曉了。
2021年10月,遵義突發疫情,杜富佳換上白衣和同是醫務工作者的弟弟杜富民再上戰場。“若有戰,召必回!”她在朋友圈裡寫道。
“讓我來!”簡單的三個字,早已成為兄妹4人在不同崗位上的共同堅守。
隻要有需要,他們就是最值得信任的人。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冷賽楠 陳大炜
編輯 胡岚
編審 王璐瑤 施昱淩
,